港區影像智慧辨識技術之研究

最後更新日期:114-09-15

符合交通部四大施政主軸:綠色

27 28
29

       港區幅員廣大,且人力有限,如何快速掌握各區域之使用狀況並妥善管理實屬不易。隨著無人飛行載具近年來發展成熟,不僅具有高度的移動性及遠距遙控功能,並能取代人力快速且輕易地到達過去不容易接近的區域,降低執行任務的風險,其搭載高解析攝影機之優勢,如同取代人眼,從空中的角度俯視地表,將地表一切細節真實的記錄在數值影像中而不遺漏。
       本所於112及113年以臺北港為示範港區,完成高精度三維數值地形模型建構,分析各種無人飛行載具並評估飛行能力及可應用範圍,整合臺北港區現有之CCTV感測資料且開發合適的人工智慧(AI)影像辨識技術,針對重要設施(如碼頭、堤面及港區變電設施)啟動自動化巡查管理,並將110-111年臺中港之成果架構應用於臺北港,探討整體架構應用於不同港區差異性,做為未來移至其他港區之測試。此外,於112年11月9日及113年11月26日舉辦「港區無人機影像檢監測應用技術研發成果教育訓練」及「港區無人機智慧化巡查技術研發成果教育訓練」,透過教育訓練課程,協助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以自動化方式針對重要設施進行巡查,精確的掌握其穩定性,及早獲知可能的變動或破壞狀況,確保港區的營運安全。114年將無人移動載具獲取之感測資料,發展以高速傳輸方式回傳平台,並進行自動判讀之完整資料處理流程,且結合現地感測數據與港區環境條件分析,建立港區智慧化管理行動機制。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