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次: 443

113年度

  • 資料發布日期:114-09-30
  • 最後更新日期:114-09-30
  • 資料來源: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項次 計畫名稱 研究期程 應用(採行)單位 研究成果應用採行說明 備註
1 研提區域運輸發展研究中心服務升級3.0計畫 11203-11312 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路政及道安司)、公路局、地方政府
1.研究成果作為新一期區域中心3.0計畫執行之參考。
2.協助公路局及地方政府改善公共運輸問題及輔導業者推廣應用。
3.協助交通部及地方政府推動道安改善計畫,進行縣市分析事故特性,並整合工程、教育、執法等研提改善對策。
112跨113年度計畫
2 電動車公共充電樁設施設置需求評估之研究 11203-11312 經濟部、台灣電力公司、公路局、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各縣市政府 1.本計畫藉由蒐集既有純電動車使用者之交通特性、充電時間行為與公共充電樁設施需求,建構公共充電樁設施需求評估模型與分析工具,推估各鄉鎮縣市之分時電量概估及公共充電樁需求數量。
2.本計畫研究成果之模式架構與分析工具係供經濟部、台灣電力公司做為後續電網布設之參考,並提供公路局、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各縣市政府做為公共充電樁布設之參考。
3.已召開2次專家學者座談會。
4.本計畫研究成果,已投稿於中華民國運輸學會2024年會暨學術論文國際研討會發表「電動車使用與公共充電樁設施需求特性調查」、「電動車公共充電樁設施設置需求評估模式之建立與分析以臺灣本島縣市為例」論文,提供各界參採應用。
5.研究報告完成後提供經濟部、台灣電力公司、公路局、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各縣市政府辦理電網布設及公共充電樁規劃之參採應用。
112跨113年度計畫
3 構建5G智慧交通數位神經中樞-功能擴充與精進 11204-11312 交通部高公局、公路局、地方政府交通局 1.本計畫承續110年至111年完成之相關研究規劃與階段性推動執行成果,持續擴充示範城市實證場域範圍與所需偵測設備、擴大與提升緊急救援車輛智慧優先號控功能實作範圍及成效、發展人工智慧交通管理/公共運輸之相關決策支援模式庫與知識庫,並結合臺中市試驗場域交通即時資訊的蒐集,運用數位雙生技術完成智慧交通數位中樞系統功能擴充與精進。
2.本計畫完成緊急救援車輛智慧優先號控功能,並於臺中市水湳經貿園區完成驗證實作(使車輛順利通過路口機率提升約40%)。
3.本計畫因應5G車聯網與人工智慧需求,完成都市交通控制通訊協定3.0版檢討作業,並擬訂都市交通控制通訊協定3.5版(草案)。
4.113年10月29日舉辦「構建5G智慧交通數位神經中樞-功能擴充與精進」成果交流座談會,邀請中央及地方交通管理與實務應用單位參加,以案例情境方式說明智慧交通數位神經中樞系統功能擴充成果,以推廣本計畫重要研究成果與應用經驗。
112跨113年度計畫
4 研提第五期公路公共運輸計畫 11205-11306 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公路局、
縣市政府、本所
1.本計畫已研擬「公路公共運輸永續及交通平權計畫(114- 117年)」,由交通部於113年1月2日函陳行政院,經行政院審議後於113年11月12日核定,成功爭取4年200億元經費,做為交通部相關單位及縣市政府推動公路公共運輸發展之財源及辦理依據。
2.112年10月 26日召開產官學研座談會,凝聚各界共識。
3.研究成果已於114年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供各界參採應用。"
112跨113年度計畫
5 道安改善專業能力建構 11208-11312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交通部公路局、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及地方政府 1.本計畫已完成道路交通安全概論、道路交通安全導論課程講義,並辦理示範性教育訓練課程。
2.本計畫已完成道安知識平台功能架構、在職人員道安專業能力培訓課程架構,提供後續計畫參考,並持續開發相關功能及教材。"
112跨113年度計畫
6 旅次特性資料蒐集輔助方法之探討 11303-11312 本所、國家海洋研究院、水利規劃試驗所 1.本計畫回顧過去區域運輸規劃系列研究之旅次特性調查成果,及相關旅次特性調查之輔助方法與未來應用之可行性。
2.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做為本所後續整體運輸規劃系列研究精進之先期研究,以及相關主管機關辦理旅次特性調查時之參採應用。
 
7 本所辦理交通部主管政府公共建設計畫先期作業之檢討與精進 11303-11312 交通部(會計處)、本所 1.本計畫回顧與檢討本所歷年來辦理先期作業方式、先期作業初核原則及研提未來精進之相關建議。
2.報告書已於114年4月8日以運計字第1140500148號函送交通部(會計處、路安司),會計處表示將納入後續年度先期作業參考。
3.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可供本所後續年度辦理先期作業參考。"
 
8 自行車道之容量及服務水準分析方法初探 11303-11312 國土管理署、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公路局、觀光署、各縣市政府、顧問公司及本所等 1.本計畫透過國際文獻的蒐集,探討自行車道容量及服務水準評估分析方法,建議未來需蒐集更多臺灣自行車騎士騎乘感受及本土交通環境的數據,以建立適用於臺灣的自行車道服務水準評估模型。
2.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做為本所滾動檢討「臺灣公路容量手冊」後續研究主題之參採應用。
 
9 以自行車交通量探討自行車相關計畫之辦理成效 11303-11312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公路局、觀光署及本所 1.藉由本研究成果,可掌握104~112年位於省道上的環島自行車路線自行車交通量變化趨勢,檢討交通部推動自行車相關計畫辦理成效。
2.本案成果已刊登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後續可提供本所自行車系列研究應用,例如檢視後續路線規劃之合理性及妥適性,並作為支援自行車後續公建計畫論述之依據。
 
10 國內自行車道規劃設計參考手冊架構精進初探 11303-11312 國土管理署、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公路局、觀光署、各縣市政府、顧問公司及本所 1.本計畫蒐集國外相關文獻,完成國內外自行車道規劃設計參考手冊架構內容初探。
2.研提國內自行車道設計參考手冊之精進建議,可做為「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設計參考手冊」修訂之參據。
3.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
 
11       郵政物流園區聯外交通課題及因應建
          
11303-11312
   
交通部(交通產業發展及國際事務司、路政及道安司)、中華郵政公
 
1.本計畫盤點郵政物流園區聯外交通課題及相關改善計畫,並對園區營運提出交通因應建議。
2.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可供後續施政參採應用。
 
12  臺鐵兩鐵車站導覽圖樣版研議 11303-11312
 
鐵道局、國營臺灣鐵路公司 1.本計畫完成國內外兩鐵車站導覽圖之案例分析,並研提臺鐵兩鐵車站導覽圖樣版建議。
2.導覽圖樣板可提供臺鐵公司設置導覽圖之參考應用。
3.導覽圖樣板可提供鐵道局做為修訂「鐵路車站旅運與站務設施設計注意事項」之參考應用。
4.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
 
13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前後路段之替代路線研議 11303-11312 公路局、新北市政府 1.本計畫完成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前後路段之替代路線研議。
2.提供公路局、觀光署及各縣市政府等路權單位進行替代路線方案研議之參考應用。
3.本計畫研擬自行車路線決策點設置告示牌建議,可做為公路局、觀光署及各縣市政府等路權單位參考應用。
4.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
 
14 臺南市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及臺南科學園區聯外交通改善建議 11306-11312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高速公路局、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臺南市政府 1.為臺南沙崙地區及臺南科學園區後續發展,本計畫針對其聯外交通問題及改善,提出相關建議。
2.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提供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高速公路局、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臺南市政府等相關規劃參採應用。
 
15 參加國際整體運輸規劃、陸運系統計畫評估、自行車路網規劃等相關研討會議 11306-11306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公共運輸及監理司)、鐵道局、公路局、各地方政府、本所。 1.本計畫摘要提供澳大利亞高速鐵路、電車系統(含無軌電車)及運輸政策等相關議題之最新建設經驗,並蒐集彙整原始簡報資料,提供各界進一步查詢運用,並將作為本所審查臺灣重大交通建設計畫研提意見之參考。
2.報告書電子檔已上傳至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供瀏覽下載。
3.報告書已於113年9月6日以運秘字第1130301032號函報交通部核轉相關機關參採應用。
 
16 參加交通部自行車小組出席日本第 11 屆「自行車利用環境向上會議」與國土交通省自行車活用推進本部建立聯繫管道並考察日本自行車國道環境 11310-11310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公路局、觀光署、各縣市政府、及本所等 1.本計畫摘要除呈現會議內容,綜整相關建議外,同時與自行車活用推進本部(國土交通省)進行交流,考察日本在自行車利用促進相關法制及推廣經驗,及日本國家級自行車道,以為我國自行車推動自行車相關政策之參考。
2.報告書電子檔已上傳至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供瀏覽下載。
3.報告書已於114年2月6日以運秘字第1140300139號函報交通部核轉相關機關參採應用。
 
17 2024年海運貨櫃定期航線觀察 11303-11312 港務公司、本所 1.本計畫分析2024年各月海運貨櫃定期航線變化,觀察相關重要事件對航線部署之影響,同時分析2017至2024年第2季全球及高雄港與廈門、越南蓋美等港之貨櫃航限變化趨勢,提出對我國貨櫃定期航運發展之相關建議。
2.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並於本所官網公告,提供各界參考。"
 
18 我國推動永續航空燃料(SAF)發展策略之探討 11303-11312 交通部(航政司)、民航局、桃機公司、本所 1.本計畫蒐集國際各國推動永續航空燃料策略及行動方案,包括政策目標、推動機制、經濟誘因、研發支持等面向,經評估發現目前國際間仍是以積極扶植生產端為主,而使用端則逐漸開始由鼓勵轉為強制,除強制機制外,亦有國家開始規劃輔以激勵機制,如實施政策補貼與稅收減免等。綜合上述發展,本計畫最後檢視我國航空部門之相關作為與國際趨勢間的差異,並據此研提具體建議。                                                                                                             2.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提供交通部航政司、民航局、桃園機場公司、航空業者及本所相關規劃參採應用。  
19 國際推動機場智慧化趨勢及我國發展課題探討 11303-11312 交通部(航政司)、民航局、桃機公司、本所 1.本計畫為本所後續擬進行研究計畫之先期研究,以國際發展趨勢、標竿機場發展經驗與我國各級機場推動狀況為研究對象,蒐整相關資料,並透由民航主管機關(構)及專家學者訪談,經評估後建議後續本所可進行之研究方向與項目,並綜合提出結論與建議。                                                                                                                                 
2.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提供本所後續規劃參採應用,並於本所官網公告,提供各界參考。
 
20 亞太傳統航空公司北美客運市場營運探討 11303-11312 交通部(航政司)、民航局、桃機公司、本所 1.本計畫分析疫後(2023年)亞太地區經桃園與鄰近競爭機場(香港、仁川、成田)中轉往返美加之市占情形,檢視中轉旅次之主要來源國、來源機場、目的機場,同時探討經桃園等機場至北美主要門戶機場(洛杉磯、舊金山、紐約、溫哥華)中轉旅客之移動型態,並分析各機場主基地航空公司於前述中轉市場之市場概況。
2.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並於本所官網公告,提供各界參考。
 
21 營運中鐵路工程臨軌作業及施工程序管制措施研析探討 11303-11312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鐵道局、臺鐵公司 1.囿於臨軌工程施工場域之限制及變異性極多,如同其他公共工程般,應由施工廠商依現地條件,規劃確保安全之安全衛生管理措施、假設工程甚至引進新型施工法,爰本研究蒐集國內及日本資料分析,供國內臨軌工程施工相關單位借鏡。
2.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並於本所官網公告,提供各界參考。
 
22 車行橋梁管理資訊系統重要橋梁檢測值與橋梁屬性相關性探討 11303-11312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公路局、高速公路局 1.本計畫應用過關聯分析,對車行橋梁管理資訊系統之斜張橋與脊背橋構件之檢測值與其橋梁屬性(長度、年齡及構件數)進行關聯分析,以探討檢測值與橋梁屬性之關聯性。
2.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並於本所官網公告,提供各界參考。
 
23 我國發展海事單一窗口之研究 11303-11312  交通部(航政司)、航港局、港務公司、及相關業者 1.本計畫採用UNCEFACT單一窗口評估方法,結合案例比較分析,探討我國目前面臨的挑戰,包括數據協調不足、技術整合困難及跨部門協作能力有限等問題。此外提出未來優化方向,如擴展服務範疇、涵蓋更多船舶與物流數據、提升公共及私部門間協作能力等,做為我國規劃MSW系統發展的策略性建議。
2.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並於本所官網公告,提供各界參考。
 
24 全球海運綠色航運走廊發展研析 11303-11312 交通部(航政司)、航港局、港務公司、及相關業者 1.本計畫先研析綠色航運走廊倡議發展路徑與推動重點,並蒐整探究全球綠色航運走廊發展概況與趨勢,且以全球發展較成熟的絲路聯盟案例解析綠色航運走廊倡議發展歷程,再依據我國海運業現況與已推展的前導倡議發展經驗,研析我國發展綠色航運走廊可能面臨的課題,以提供相關單位未來因應海運減碳綠色轉型參採應用。
2.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並於本所官網公告,提供各界參考。
 
25 「臺灣地區易肇事路段改善計畫」回顧及檢討 11303-11312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公路局、各縣市政府 1.本研究回顧臺灣地區易肇事路段改善計畫的歷史沿革,並分析其發展趨勢與面臨的挑戰,續提出易肇事路段改善計畫未來轉型發展策略,包括提升地方道安改善能力、引入區域中心輔導機制,以及結合大型補助計畫以爭取改善經費等。
2.計畫成果已出版報告書,提供各界參採應用;另已於114年8月13日函送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做為未來回應外界對於易肇事改善計畫轉型相關議題之參考。
 
26 開放交通車停靠公車招呼站之可行性研究 11303-11312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及各縣市政府 1.本研究蒐集國外有關交通車停靠公車招呼站之實務作法、法規規範與發展趨勢,並整理國內在交通車停靠公車招呼站方面所面臨之限制與管理困難。
2.本案業於113年10月25日研提意見供交通部參辦。
3.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提供交通部及各縣市政府後續相關規劃參採應用。
 
27 我國電動輔具道路行駛之安全管理方式初探 11303-11312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各縣市政府 1.本計畫蒐彙整國內電動輔具之相關法規及歸納電動輔具於道路使用之課題,以及蒐集國外對於電動輔具管理規範及定位並與國內做對比,再透過辦理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中央單位、地方政府、民間團體、電動輔具廠商及公共運輸業者共同討論,並研提6項報部建議,做為未來國內電動輔具管理方式可精進之方向,可供相關權責單位擬訂相關政策及後續配套措施之參考應用。
2.本案業於113年7月29日研提意見供交通部參辦。
3.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提供交通部及各縣市政府後續相關規劃參採應用。
 
28 參加國際道路協會年會報告 11312-11312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公路局、各縣市政府 1.本報告觀察到美國行人觸發的矩形快速閃光信標 (RRFB)是依據《統一交通控制設備手冊》(MUTCD),用以裝設輔助行人警告標誌,增強行人的可見性並提高駕駛者在無號誌化路口的標示行人穿越道的警覺性。建議我國持續觀察瞭解人工智慧及感測技術,做為道路交通安全資料蒐集與及時監管技術發展,以及如何應用於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實務,適時投入的量能,以與國際發展趨勢接軌。
2.出國報告已上傳至行政院出國報告網路平台,提供各界參採應用。
 
29 汽車客運業統一會計科目之檢討與建議 11303-11312 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公路局、公路及市區汽車客運業者 1.本研究修訂統一會計科目,有利於汽車客運業者財務報告標準化及提升透明度,更為精準歸納至成本項目,主管機關亦可更容易檢視各家客運業者及各條路線成本,使費率制定及補貼審議更為合理。
2.公路及市區汽車客運業者可應用修訂統一會計科目配合路線線別成本計算制度進行路線成本計算,以做為公司營運檢討及陳報補貼之用。
3.中央及地方交通主管機關透過修訂統一會計科目,建立正確的路線成本資料庫,支援相關產業研究或政策擬定,促進公路及市區汽車客運業發展。
4.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供各主管機關、客運業者及相關學術單位研究參考。
 
30 縣市公共自行車租賃車輛調度課題研析 11303-11312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公共運輸及監理司)、縣市政府、公共自行車業者 1.本研究綜整國內外公共自行車發展現況、調度議題及因應措施,並提出共通性精進建議,期以做為提升國內公共自行車使用效率與整體運輸服務品質。
2.考量現行公共自行車系統資料可取得性,本研究彙整評析公共自行車系統績效指標與因應措施,以做為協助縣市政府與公共自行車業者評估公共自行車系統對城市帶來之效益、營運情形及內部參考與精進。
3.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供各主管機關、公共自行車業者及相關學術單位研究參考。
 
31 出席第103屆美國運輸研究委員會(TRB)年會報告 11301-11304 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公路局、本所 1.本計畫透過參加第103屆TRB年會相關技術委員會、研討會、展覽及工作坊各種會議形式,掌握國際交通運輸界政策方向、重要議題及發展趨勢,包含淨零排碳議題、鼓勵創新科技應用、公共運輸、偏鄉運輸及最後一哩路等發展趨勢,可做為未來推動交通運輸相關業務及政策推展之參據。
2.報告書於113年3月21日運秘字第1130300359號函陳報交通部,並已上傳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供瀏覽下載。
 
32 運用交通行動服務(MaaS)理念探討TPASS月票之後續擴充應 11303-11312 公路局、本所 1.本究以國外先進國家 MaaS 服務應用概況、臺灣 MaaS 服務及 TPASS 月票之發展為基礎,探討如何在現階段 TPASS月票之推動中,持續導入 MaaS 服務的應用理念,以擴充 TPASS 月票之推動與應用。
2.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提供公路局及本所參採應用。
 
33 電動大客車公共充電站智慧充電管理機制研究 11303-11312 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公路局、地方政府、本所 1.本研究將針對電動大客車公共充電站智慧充電管理機制進行探討,蒐集國內外應用案例,以掌握當前趨勢與脈動。
2.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提供本所參採應用。
 
34 生成式AI應用在交通運輸領域之探討   11303-11312
  
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公路局、各縣市政府、本所    1.本研究將針對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在交通運輸領域(包含交通知識應用領域)進行探討,蒐集國內外應用案例,以掌握當前趨勢與脈動。
2.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提供本所參採應用。
 
 
35 本所零信任資安防護探討(1/2)—技術與成本分析
 
11303-11312
  
 本所  1.本計畫深入探討零信任架構在現代資安防護中的核心理念、技術要素與部署策略,分析如何整合其於本所現有資安環境,以共同提升整體資安韌性。同時,針對導入零信任資安防護所涉及的技術可行性與預期成本進行全面性評估,並建議本所逐步推動零信任資安轉型,以強化組織內部資安防護能量。
2.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提供本所資安防護建置參採應用。
 
 
36   參加2024年國際智慧系統相關會議
 
11305-11305
 
 本所
  
1.本次出國計畫由本所陳翔捷副研究員出席AI EXPO TOKYO會展,參觀日本產業在生成式AI的應用,並拜會日本國土交通省(総合政策局)以及全日空(ANA)公司,進行智慧運輸系統相關議題交流會議,考察與交流結果可作為我國未來推動相關重要專案之參考。
2.報告書電子檔已於113年8月25日上傳至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供瀏覽下載。
3.報告書已於113年9月18日以運秘字第1130301061號函報交通部核轉相關機關參用。
 
 
37  淨零低碳交通政策公正轉型之利害關係人辨識準則與影響評估方法研
 
11303-11312
  
淨零關鍵戰略交通部相關部屬機關(構)
 
本計畫提出淨零轉型利害關係人辨識程序與方法供交通部相關單位參考。已結合114年合作研究計畫工作項目,請乙方團隊將本計畫成果納入,辦理教育宣導活動向交通部相關部屬機關(構)進行推廣
 
 
38 應用輕推策略促進運輸部門減碳方法之探討
 
11303-11312
 
交通部(綜合規劃司、公共運輸及監理司)暨相關部屬機關(構)、地方政府
  
1.本計畫蒐整輕推策略之理論與實務案例,歸納多種輕推方法,探討輕推策略在交通運輸減碳領域之應用潛力,並提出促進運輸部門減碳之輕推策略建議。
2.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做為交通部及相關機關後續推動運輸溫室氣體減量之參採應用。
 
 
39   本所員工通勤碳盤查之研析
  
11303-11312
公、私部門各單位
 
1.本計畫參考國內、外員工通勤碳盤查案例,提出適用於本所之員工通勤碳盤查方法,建構資料蒐集與排放計算程序,並計算員工通勤溫室氣體排放量,做為後續公私部門推動減碳作為之參考。
2.考量碳盤查屬專業技術,本計畫辦理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教育訓練,提升同仁專業知能,強化本所執行盤查與減量作業能力。
3.研究成果已印製出版報告書,除提供本所114年相關研究計畫之參據,後續亦可提供公、私部門辦理員工通勤碳盤查之參採應用。
 
40   運輸氣候風險評估應用國家氣候情境圖資之課題研析  11303-11312 交通部(綜合規劃司)暨相關部屬機關(構) 1.本計畫蒐集研析國家纖板之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及國家調適應用情境,探討運輸管理機關(構)進行氣候變遷風險評估所需氣候情境推估資訊,了解我國氣候科研團隊及氣象署可提供之氣候資訊協助,探討國家調適應用情境相關圖資應用於運輸風險娉估相關課題及提出應用建議。
2.本研究成果完成後將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提供運輸管理機關(構)及本所後續年度調適計畫參採應用。
 
 41  行政機關(構)申設為溫室氣體查驗機構作業之探討-以本所為例  11303-11312 本所 1.本計畫蒐整行政機關(構)申設為溫室氣體查驗機構作業所需程序,以及申設過程應注意/擬定作業辦法之參據。
2.研究成果已收錄於本所運輸研究專輯,做為本所後續推動溫室氣體查驗機構相關規劃之參考應用。
 
 42   參加「第5屆國際道路協會亞太地區大會暨2024年第12屆馬來西亞道路研討會及展覽」出國報告  11311-11311  交通部(綜合規劃司、公共運輸及監理司、路政及道安司)暨所屬機關(構) 1.參與2024年11月5日至7日於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之「第5屆國際道路協會亞太地區大會暨2024年第12屆馬來西亞道路研討會及展覽」,蒐集國際發展資訊,瞭解國外相關議題之最新研究成果與趨勢,及考察馬來西亞軌道運輸、公車、人行系統等交通運輸系統設施,可供交通部相關機關及本所後續辦理淨零排放相關研究及交通設施規劃參考。
2.報告書電子檔已上傳至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供瀏覽下載。
3.報告書已於114年2月25日以運秘字第1140300212號函報交通部。
 
 43  鼎型塊織布橋基保護工法之現地試驗與成效評估(3/4)-試驗場址數值模型建置及評估 11303-11312  公路局、高速公路局、臺灣鐵路公司、縣市政府、本所 1.本計畫依據室內水工模型試驗成果,於國道3號大甲溪橋鋪設保護工,驗證鼎型塊織布橋基保護工法施工可行性及保護成效,110~113年現地試驗觀測結果顯示,可減緩橋梁基底河床粒料沖刷並延長鼎型塊保護之成效,後續將俟極端降雨事件持續驗證保護成效,成果並已落實應用高速公路局中區養護工程分局大甲工務段年度性橋梁維護工作。
2.延續前期室內水工模型試驗成果基礎下,建置試驗場址二維數值水理分析模型,做為後續114年建置試驗場址三維局部沖刷數值模擬之基礎。
3.計畫執行過程及研究報告均有邀請高速公路局、公路局及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專家學者座談、工作會議及報告審查,相關結論提供大甲溪下游橋梁管理單位未來施做相關保護工法之參採應用。
4.研究成果已印製出版報告書,提供公路局、高速公路局、臺灣鐵路公司、縣市政府及本所後續研究參採應用。
 
 44   公路橋梁梁底狹小空間檢測工具專利申請與推廣  11303-11312    公路局、高速公路局、縣市政府、本所 1.本計畫辦理本所研發之公路橋梁梁底狹小空間檢測工具推廣應用,113年3月14日於交通部部務會報提報本橋檢工具研究成果,並接洽拜會國內橋梁維護管理機關(構),及實際執行橋梁檢測之顧問公司或廠商。參與橋檢人員回訓課程進行推廣,透過展示本橋檢工具,與橋檢工作執行人員交流,蒐集回饋意見及實務工作需求,推動本橋檢工具落地應用,並完成本橋檢工具之發明專利申請。
2.研究成果已印製出版報告書,提供公路局、高速公路局、縣市政府及本所後續研究參採應用。
 
 45 人工智慧辨識透地雷達訊號圖像之前處理初探 11303-11312 公路局、高速公路局、各地方政府道路管理單位、本所
1.本計畫以應用人工智慧辨識道路下方損壞瀝青鋪面的潛在風險因素為目的,探討透地雷達數據資料前處理程序及其步驟,並初步研擬前處理過程遭遇困難及問題之解決對策或建議,例如:於勞務契約中納入乙方需提送原始數據資料予甲方,以利於後續運用及保存、建議使用Reflexw、GPR-SLICE解譯及轉換不同透地雷達廠牌的原始數據資料,以節省經費、人力及時間等。另因應數據資料的保存管理、多時期比對應用及做為後續發展人工智慧辨識系統訓練學習之來源,有建立資料庫之必要。
2.本計畫執行過程已先諮詢專家學者及訪談邊坡管理實務單位,研究報告並邀請公路局、高速公路局及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專家學者座談會議及報告審查。
3.研究成果已印製出版報告書,提供公路局、高速公路局、各地方政府道路管理單位及本所115年後續相關合作研究計畫之參採應用。
 
 46 UAV結合深度學習輔助公路局邊坡災防應用探討 11303-11312 公路局、高速公路局、本所 1.本計畫依據前期研究基礎,探討UAV結合AI應用於落石型邊坡破壞特徵影像辨識之適用性,並調查公路邊坡應用UAV之情形,研析災防和維護管理機制,提出UAV結合AI輔助邊坡災害影像辨識之應用情境及適用性。
2.本計畫執行過程持續諮詢專家學者及邊坡管理實務單位,,研究報告並邀請公路局、高速公路局及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專家學者座談會議及報告審查,相關結論提供公路邊坡轄管單位防災之參採應用。
3.研究成果報告已印製出版報告書,提供公路局、高速公路局及本所後續研究參採應用。
 
 47 113年臺灣地區金屬材料腐蝕環境調查與鋅金屬關聯性研究 11303-11312 公路局、高速公路局、航港局、中央氣象署、民用航空局、臺灣港務公司、臺灣鐵路公司、工程顧問公司、金屬工業研究中心、鋼鐵產業及防蝕業界、本所 1.本計畫擴充113年臺灣大氣腐蝕環境分類與水下金屬材料腐蝕資料庫,並於113年5月出版「2023年臺灣大氣腐蝕劣化因子調查研究資料年報」,寄送交通部部屬機關(構)提供橋梁養護設計、塗裝分級選用與維護頻率訂定之參採應用。
2.研究成果藉由辦理專家學者座談、工作會議及報告審查,113年7月9日辦理「大氣腐蝕及防蝕技術應用研習會」,邀請交通部部屬機關(構)同仁參與討論,並提供「臺灣腐蝕環境分類資訊系統」予部屬機關(構)應用。
3.研究成果已印製出版報告書,提供部屬機關(構)、工程顧問公司、中華民國防蝕工程學會、國內鋼鐵產業及本所後續研究參採應用。
 
 48 港灣構造物巡查檢測作業精進(3/4)-新興科技應用於防波堤設施巡查檢測作業  11303-11312 臺灣港務公司及各分公司、本所
1.本計畫主要探討運用新興科技於防波堤設施之巡查檢測,研析現行防波堤巡查檢測項目與劣化判定標準,精進港灣構造物之巡查與檢測作業,期以更有效率且資訊化方式,協助港務單位落實維護管理制度。
2.計畫執行過程及研究報告均有邀請臺灣港務公司及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專家學者座談、工作會議及報告審查,提供落實港灣設施維護管理作業。
3.研究成果已印製出版報告書,提供臺灣港務公司及各分公司與本所後續研究參採應用。
 
 49 港區地震液化風險評估模式精進(3/5)-高雄港模式精進 11303-11312 臺灣港務公司及各分公司、本所 1.本計畫精進高雄港港區地震液化風險評估模式,包含於不同地表加速度之液化潛勢分析、地表沉陷量,並建立不同地震力作用下,高雄港區之液化災損評估結果。相關成果可於震後透過簡訊方式快速通報港區災況初評,發送至臺灣港務公司相關維管人員,做為地震防救災決策參採應用。
2.計畫執行過程及研究報告均有邀請臺灣港務公司及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專家學者座談、工作會議及報告審查,提供辦理港區地震防救災決策參採應用。
3.研究成果已印製出版報告書,提供臺灣港務公司及本所後續研究參採應用。
 
 50 商港風力觀測技術精進及強風特性分析之研究 11303-11312  航港局、中央氣象署、臺灣港務公司及各分公司、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 1.本計畫完成不同年期之超音波式風速計量測結果、不同儀器量測特性、最大風速之計算方法、平均風向之計算方法等探討分析,並將分析結果提供航港局、中央氣象署、國家海洋研究院、臺灣港務公司等相關風力站之儀器選用、原始資料計算及發布參採應用。
2.本計畫完成2023年度風力觀測資料年報、強陣風特性分析及2024年上半年侵臺之颱風影響分析,以及測站紊流強度分析,研究成果並提供臺灣港務公司做為港灣工程規劃設計、港埠建設、航行安全及營運維護參採應用。
3.研究成果已印製出版報告書,提供本所「114年商港風力觀測站風力資料校正因子探討之研究」自行研究計畫參採應用;研究成果並撰寫「商港風向統計編報作業之研析」論文,發表刊登於港灣季刊第132期(預計民國114年10月出版),提供各界參採應用 。
 
51 馬祖港福澳碼頭設計水位之探討 11303-11312 航港局、連江縣政府、學術研究單位及工程顧問公司 1.本計畫以馬祖港南竿福澳碼頭為主要研究區域,利用歷年潮位觀測結果,以離島高程系統進行該碼頭設計水位之研究分析。
2.研究成果藉由辦理專家學者座談、工作會議及期末報告審查,以及本所港灣環境資訊網與連江縣港務處馬祖海情資訊系統,推廣及提供港灣工程規劃設計及港區營運管理參採應用。
3.研究成果撰寫「馬祖港福澳碼頭設計水位之探討」論文,發表刊登港灣季刊第131期(民國114年6月出版),提供航港局、連江縣政府、學術研究單位及工程顧問公司等參採應用。
 
 52 臺灣港群波流觀測資料統計分析及通訊技術精進(1/2)-水中無線通訊設備海域測試 11303-11312 航港局、臺灣港務公司及各分公司、各縣市政府、學術研究單位及工程顧問公司 1.本計畫就臺北港、基隆港、蘇澳港、花蓮港、高雄港、安平港、布袋港、臺中港及澎湖港等,建置並維護波流即時觀測系統,掌握即時海象資訊,並依據歷年觀測成果進行統計分析並出版年度分析報告;另試辦水聲通訊技術,發展無線式底碇波流即時觀測系統,強化本所海象觀測能量。
2.研究成果藉由辦理專家學者座談會、工作會議及期末報告審查,推廣及提供港灣工程規劃設計、港區營運管理及船舶航行安全參採應用。
3.研究成果已印製出版報告書,提供本所港灣環境資訊系統及臺灣港務公司商港海氣象資訊系統參採應用。
 
53 花蓮港湧浪遮蔽試驗(2/3)-花蓮港港域觀測波浪遮蔽分析 11303-11312 臺灣港務公司花蓮分公司及相關單位、本所 1.本計畫綜整花蓮港過往相關研究,搭配應用本所長期觀測之波浪統計資料,採用波譜分析方法,處理港外AWAC與港內測站的波浪觀測數據,提取短週期風浪及長週期湧浪參數,並分析颱風期間波高特性,相關結果可提供本所後續進行花蓮港水工模型遮蔽試驗之參採應用。
2.研究成果藉由辦理專家學者座談會、工作會議及期末報告審查,提供花蓮港水工模型遮蔽試驗參考應用。
3.研究成果已印製出版報告書,並撰寫「花蓮港港域觀測波浪遮蔽分析」論文,發表刊登於港灣季刊第130期(民國114年2月出版),提供臺灣港務公司花蓮港務分公司及相關單位就提升港灣靜穩度參採應用,同時做為本所港灣工程後續深入研究之基礎。
 
54 長週期波斷面模型試驗(2/3)-花蓮港現況碼頭之水動力及改善研究初探 11303-11312 航港局、臺灣港務公司、經濟部水利署及各縣市政府 1. 本計畫以花蓮港所遭遇的長週期振盪問題為研究主軸,研擬消減長週期波浪作用的碼頭結構物之雛形。在權衡港灣工程實務與數值模擬成果後,選定花蓮港7 號碼頭,以增改建消能式結構物的方式為工作目標,進行消能碼頭結構物斷面之水工試驗,驗證消能結構物消能效果。後續將再進行消能碼頭型式精進,研究成果可提供港灣管理單位作為碼頭結構斷面規劃參考,亦將提供本所平面水工模型試驗參採應用。
2. 研究成果藉由辦理專家學者座談、工作會議及期末報告審查,並已印製出版報告書,提供航港局、臺灣港務公司、經濟部水利署及各縣市政府提升港灣靜穩度及推動海岸防護政策參採應用,以及本所海岸及港灣工程相關研究後續探討運用。
 
55 智慧航安與海氣象資訊應用探討(3/4)-海氣象資訊於船舶監控預警系統之應用 11303-11312 航港局、臺灣港務公司及各分公司、本所 1.本計畫完成了「船舶特高頻資料交換(VDES)」測試站,並蒐集國內外相關研究與技術文件,評估應用於國內船舶安全管理,並結合VDES及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與海氣象觀測(風速、波浪、潮位、海流)、模擬資料庫(TaiCOM Model)與中央氣象署提供氣象雲圖、雷達整合回波圖和颱風消息的公開資訊,整合船舶動態與海氣象資訊即時模組,提供港務單位海上交通管理參採應用。
2.研究成果藉由辦理專家學者座談、工作會議及期末報告審查,並已印製出版報告書,113年11月於第46屆海洋工程研討會發表「海氣象資訊於船舶監控預警系統之應用」論文,提供各界參採應用;另發表於港灣季刊第130期(民國114年2月出版),提供本所113年「智慧航安與海氣象資訊應用探討(4/4)-整合船舶智慧航行管理系統」自行研究計畫,以及航港局委託本所代辦「船舶特高頻資料交換系統監測技術研發」計畫之研究參採應用。
 
56 海象觀測作業數位管理系統建置之研究(1/2)-系統建置 11303-11312 本所 1.本計畫持續精進本所海氣象觀測品質與範圍規模,已蒐集整合本所海氣象觀測業務之各項資源及資料,開發海氣象觀測作業數位管理系統,針對測站硬體建置維護、資產與耗材管理,透過使用與紀錄介面之優化,有效保留測站歷程,以完備海氣象觀測數據資料做為後續改善或追蹤應用之基礎。
2.研究成果藉由辦理專家學者座談、工作會議及投稿審查,並撰寫「海氣象觀測作業數位管理系統規劃與建置」論文,發表刊登於港灣季刊第130期(民國114年2月出版),系統第一版並已上線供本所同仁實際應用,亦為本所114年「海氣象觀測作業數位管理系統建置之研究(2/2)-系統精進」自行研究計畫參採應用。
 
57 臺中港海洋陣列雷達訊號應用分析(2/3)-波浪觀測分析 11303-11312 臺灣港務公司及各分公司、中央氣象署、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及各學術單位
1.本計畫優化海洋雷達遙測技術,進行表面海流與波浪觀測與分析,推動資料開放與技術本土化應用,協助臺灣港務公司港灣工程設計參採應用。
2.113年10月辦理「海象雷達遙測工作坊」應用技術交流及成果推廣說明會,邀請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等交流雷達觀測氣象海嘯事件等研究成果,提升我國港口災害預警、災害應變、建立安全機制通報及提升海岸防護之實力。
3.研究成果藉由辦理專家學者座談、工作會議及期末報告審查,113年6月並於地球觀測及社會衝擊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arth Observation & Social Impacts, ICEO&SI 2024)發表「Feasibility and Application of Taiwan's HF coastal radar Development on Marine Spatial Planning (MSP)」論文,提供產官學研各界參採應用。
4.研究成果已印製出版報告書,提供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臺灣港務公司及各分公司、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海洋委員會國家海洋研究院及各學術單位參考應用。
 
58 港區水下巡查技術初探(2/3)-水下無人載具測試分析 11303-11312 航港局、臺灣港務公司及各分公司 1.本計畫結合網際網路資源,應用Google Earth歷史圖像,透過現場考察,並諮詢規劃、設計與建管單位,為改善離岸堤出水高度不足所導致堤後淤沙效能不彰之現象,對於可促進離岸堤後重塑繫岸沙洲灘線之調適、因應對策,建議在布建、整建及改善工程規劃、設計上,應著重從加大堤體寛度、提昇堤頂高度、強化堤體不透水性及輔以養灘或施行人工沙源補注等層面著手,藉以充分消減堤後之透射波強度,增進繞射波之造灣效應,達成離岸堤後淤沙與海岸防護效能。
2.計畫執行過程及研究報告透過專家學者座談會及邀請經濟部水利署水源經營組、經濟部水利署河川海岸組、國立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成大水利海洋文教基金會、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參與期末審查會議,並已印製出版報告書,提供相關單位參採應用。
 
59 應用倒傳遞類神經網路建置花蓮港碼頭波高預測模式 11201-11212 花蓮港務分公司、航港局及本所 1.本計畫分析花蓮港112年度港外波浪資料,分離長浪資訊,以及花蓮港9號、17號及25號碼頭港內波浪監測資料;應用倒傳遞類神經網路,重新訓練花蓮港9、17及25號碼頭波高神經網路群,並整合碼頭波高預測神經網路,建置「花蓮港碼頭波高預測作業化模式」,可即時下載港內波高及港外模擬資料,推估港內波高預測資訊,提供波高變化趨勢。
2.維運「花蓮港區靜穩展示」網頁,整合花蓮港海象觀測、模擬及港內靜穩觀測等資訊,提供花蓮港務分公司船舶進出港分區管制之決策支援。
3.計畫執行過程及研究報告均有邀請臺灣港務公司等參與專家學者座談、工作會議及期末審查。
4.研究成果撰寫「花蓮港碼頭波高預測模式作業化研究」論文,發表刊登於本所港灣季刊第132期(預計114年10月出版),提供臺灣港務公司花蓮港務分公司、航港局及本所後續相關研究參採應用。"
 
60 商港能見度告警機制探討 11303-11312 臺灣港務公司及各分公司、航港局、航商、本所 1.本計畫蒐集瞭解我國各商港現行針對海氣象條件之營運管理實務、船舶進出港管制標準等,綜整港區相關實務作業管理要點,並瞭解現況問題與挑戰,據以提出商港能見度示警機制之建議;並對能見度燈號示警門檻建議值,進行影響評估與分析,讓相關人員能夠迅速掌握商港風力監測資訊之變化與告警,做為決策支援參考依據,提升港埠營運效率與船舶航行安全。
2.計畫執行過程及研究報告均有邀請臺灣港務公司等參與專家學者座談、工作會議及期末審查,113年12月10日並針對臺灣港務公司辦理教育訓練推廣,提供參採應用。
3.研究成果已印製出版報告書,提供航港局、臺灣港務公司及本所後續相關研究參採應用。
 
61 運技中心資訊安全現況分析與探討 11303-11312 本所 1.本計畫透過蒐集駭客網頁攻擊手法、網頁資訊安全威脅種類等文獻 ,執行對外服務網頁弱點掃描結果分析,釐清網站問題、資安需求評估與分析,提出運中心網頁風險需求分析結果。
2.計畫執行過程及研究報告均有辦理專家學者座談、工作會議及期末審查會議。
2.研究成果撰寫「網頁資訊安全現況分析探討-以運技中心為例」論文,發表刊登於港灣季刊第131期(民國114年6月出版),提供本所及相關單位參考應用。"          
 
62 評估SCHISM模式於港區波浪模擬可行性 11303-11312 臺灣港務公司、本所 1.本計畫評估三維跨尺度海洋數值模式SCHISM結合第三代波浪模式WWM-III,針對花蓮港區建立耦合之風浪模式,以2021年璨樹及圓規颱風為案例,模擬風浪情況,比較颱風期間波高、週期及波向模擬與觀測值,評估未來將SCHISM模式導入TaiCOMS於港區波浪模擬之可行性,俾利港務公司及航港局掌握港灣海象變化情勢。
2.計畫執行過程及研究報告均有邀請臺灣港務公司參與專家學者座談、工作會議,研究成果以投稿刊於港灣季刊第130期(114年2月出版),提供航港局、臺灣港務公司花蓮港務分公司及本所後續相關研究參採應用。
 
63 馬祖海氣象特性分析及應用研究 11303-11312 航港局、臺灣港務公司、國內外船舶業者、本所 1.本計畫進行馬祖四鄉五島各港口海氣象觀測資料蒐集並整合各單位海氣象觀測資料,針對資料蒐集率進行統計與視覺化分析,研究以夏、冬季為主要時段,針對馬祖地區四鄉五島各港口的代表測站進行風速、波浪及海流特性的相關性分析與比較,並結合玫瑰圖呈現各自特性,另外,研究亦採用MIKE 21水動力數值模型,模擬南竿福澳港夏季、冬季及利奇馬颱風期間的潮位與海流特性,提供本所精進海氣象模擬預測及連江縣港務處馬祖海情資訊系統應用。                                                                                       
2.計畫執行過程及研究報告均有邀請臺灣港務公司參與專家學者座談、工作會議及期末報告審查,提供航港局、連江縣政府港務處、海事從業人員及產官學研各界等做為船舶航行、港埠營運管理及港灣工程施工規劃設計等參採應用。                                                                        
3.研究成果已印製出版報告書,提供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及本所後續研究參採應用。
 
64 評估FUNWAVE模式於港內波浪模擬可行性 11303-11312 本所 1.本計畫建立基於FUNWAVE模式的港區波浪模擬流程,驗證其在港灣靜穩、共振與極端波浪條件下之應用可行性,具備高解析的模擬能力,透過實測條件的數值模擬與穩定性檢核,提供港灣設計與災害預警模擬的依據,未來可擴展應用於海岸與港灣之防災技術,提供臺灣港務公司參考,以掌握港區海象航行資訊。
2.計畫執行過程及研究報告均有邀請臺灣港務公司參與專家學者座談、工作會議及期末報告審查,提供航港局、港務公司等參採應用。
3.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港灣季刊第131期(民國114年6月出版) ,提供各界參採應用 。
 
65 國際港埠設施維護管理制度、新興科技應用於巡檢之進修研習 11311-11311 本所 1.本計畫113年7月19-28日拜訪日本港埠(東京及橫濱)及參訪相關機關,實地研習維護管理新技術和設備,並蒐集港灣設施結合新興科技之巡查檢測方法,汲取優點,以利本所未來研擬智慧港埠及研發災防技術等計畫工項應用參考。
2.報告書電子檔已於113年11月8日上傳至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供瀏覽下載。
3.報告書已於113年11月11日以運秘字第1130301257號函報交通部核轉相關機關參用。
 
66 出席第12屆世界海洋大會研討會 11311-11311 本所 1.本計畫113年11月12-24日參加第12屆世界海洋大會,彙整研討會有關流體粒子模式、氣候變遷、浮式離岸風電相關議題及成果,皆與本所研究業務相關,可提供本所研究參考應用。
2.報告書電子檔已114年2月4日上傳至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刊載供瀏覽下載。
3.報告書已於114年2月18日以運秘字第1140300180號函報交通部核轉相關機關參採應用。
 
67 東臺區域整體運輸規劃系列研究(3/3)-陸路運輸系統發展策略研析 11303-11312 國發會、內政部(國土計畫)、交通部暨部屬各機關(構)、東部縣市政府、本所 1.本計畫針對東臺區域(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依據前期之旅次特性調查與運輸需求模式供需預測分析成果,進行未來年運輸課題與對策及發展策略之研析。
2.已召開1次成果說明會。
3.本計畫及以往辦理北臺、中臺、南臺區域之研究成果,已投稿於中華民國運輸學會2024年會暨學術論文國際研討會發表「四大區域整體運輸規劃研究成果分析」論文,提供各界參採應用。
4.研究報告完成後提供國發會、內政部、交通部部屬機關(構)(鐵道局、公路局、高速公路局、臺鐵公司等)與各縣市政府(整體運輸規劃等)辦理運輸系統規劃與評估之參採應用。
 
68 臺灣地區整體運輸規劃—貨運需求模式架構分析 11303-11312 國發會、經濟部、交通部暨部屬機關(構)、各地方政府 1.本計畫針對貨運資料缺口進行小規模問卷調查,驗證資料貨物運輸蒐集方法合理性及可實務操作,並提出初步貨運需求模式架構。
2.本計畫研究成果之資料蒐集方法及模式架構提供本所後續辦理整體/區域運輸規劃時,貨運需求分析之參據。
3.已召開1次專家學者座談會。
4.本計畫研究成果,已投稿於中華民國運輸學會2024年會暨學術論文國際研討會發表「臺灣地區貨運需求模式分析架構」論文,提供各界參採應用。
5.研究報告完成後提供提供國發會、經濟部、交通部暨部屬機關(構)及各地方政府施政之參考應用。
 
69 國際機場運作模擬分析軟體系統規劃與建置(2/2)-整合軟體建置與實例測試 11303-11312 民航局、桃園機場公司、本所 1.本計畫研發完成本土化機場空側模擬技術,開發為「機場空側模擬分析系統」完整軟體,並進行桃園機場15項實際案例分析,強化人機介面親和性。於執行期間分別於交通部民航局與桃園機場公司共完成2場次教育訓練。113年12月已刊登軟體授權公告,可提供民航局(含飛航服務總臺、各航空站)、桃園機場公司等相關單位做為機場營運決策分析輔助工具,以利掌握機場空側容量、評估機場在日常情境及干擾情境之空側配置方案、釐清不同情境及場面施工所導致瓶頸與延滯原因,並進一步提升機場營運效能。
2.113年12月9日召開「機場空側模擬分析系統」成果發表會,參與單位計有交通部航政司、民航局(含飛航服務總臺及國際航空站)、桃園機場公司、中華機場協會、顧問公司及大專院校交通相關科系所等,各界實務應用與發展寶貴建議,將做為後續軟體發展並擴充核心技術能力之參據。
3.研究成果已摘錄論文於「Modelling」期刊、2024年第138期「飛航管制期刊」發表,並印製報告書,以提供各界瞭解及研討與參採應用。
 
70 橋梁檢測輔助工具精進之研究(1/2)-研訂橋梁檢測3D影像模型作業程序 11303-11312 高公局、公路局、各橋管機關 1.本計畫利用無人機機動性、即時性及便利性等特點,自動化飛行拍攝橋梁影像並利用AI影像辨識橋梁構件劣化狀況,此外為便於持續追蹤及管養劣化成果需以橋梁3D模型呈現,方能瞭解劣化實際位置及狀況,因此完成橋梁檢測 3D 影像模型作業程序,同時持續精進橋梁構件劣化影像AI辨識模式功能,並與交通部高公局合作選定國道3號-南168高架橋與頭前溪河川橋做為示範場域,並完成實際檢測作業。
2.113年11月13日召開「橋梁檢測輔助工具精進發展」座談會,邀集高公局、公路局、縣市政府及各橋管機關等利害關係人參與,向各橋梁管理機關(構)說明具體成果,藉此與橋梁管理機關(構)相互交流,並由橋梁管理機關(構)提出實務應用與發展之建議,做為計畫後續研究方向修訂之參據。
3.研究成果做為本所114年度辦理橋梁檢測輔助工具精進之研究(2/2)之參採應用,另後續完成人機介面套裝軟體後,將移轉橋管機關參採應用。  
4.已摘錄研究成果於2024年6月11~14日參加ISPRS Technical Commission II國際航遙測研討會論文發表,以提供各界瞭解及研討與參採應用。
 
71 我國航港資訊整合與數位化發展架構之研究(2/2)-研訂航港產業數位化發展指引 11303-11312 交通部(航政司)、航港局、臺灣港務公司、本所
1.本計畫針對海運貨櫃運輸,以「航港產業數位化調查與發展藍圖研擬」以及「研訂航港產業數位化發展指引」兩大主軸進行研究,第二年期(113年)接續進行「研訂航港產業數位化發展指引」之工作項目,包括:(1)精進及修訂前1年期初步研提之發展藍圖雛型、(2)研擬我國航港產業數位化程度之評估架構、以及(3)研訂航港產業數位化發展指引等。
2.摘錄本計畫報告以「航港業數位轉型衡量指標之發展與評估--層級分析法之應用」為題,投稿中華民國運輸學會113年學術論文研討會,並於研討會中進行簡報。
3.邀集相關產官學研專家學者座談交流,包括財政部關務署、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交通部航政司、航港局、臺灣港務公司與學研單位代表,以及船舶運送業、船務代理業、海運承攬、貨櫃集散站等航港業者代表等進行座談,透過座談交流航港產業生態圈數位轉型路線,以及產業數位化發展指引架構雛形,共同探討實務需求及提供建言,做為未來發展藍圖與指引之規劃參據
 
72 評估建立我國港口協調整合決策系統之研究 11303-11312 交通部(航政司)、航港局、臺灣港務公司 1.本計畫蒐整國際上有關港口協調整合決策系統之共享機制及案例,釐清我國現行國際港口在船舶靠離港作業流程中利害關係人之資訊傳遞所遭遇問題。
2.透過訪談利害關係人以研擬對策,對建置港口協調整合決策系統之可行性進行評估。
3.對我國發展港口協調整合決策系統推行提出具體建議,包含主導單位與經費來源等,並提出短、中、長期之發展期程規劃。
4.於113年11月20邀集相關產官學研專家學者舉辦座談交流,共同探討實務需求及提供建言並分享本計畫研究成果。
5.研究成果已投稿航運季刊,目前校搞中,將提供各界瞭解及參採應用。
 
73 無人機空拍應用於路段交通衝突分析(1/2)-車道交通衝突 11303-11312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公路局、各縣(市)政府道路主管機關 1.本計畫與臺北市及新北市合作,完成「汽機車混流衝突」、「左轉車道配置與行車動線」兩項先導測試計畫,以驗證相關分析技術可行性。
2.本計畫與新北市及公路局合作進行易肇事路口分析,做為道路管理機關後續改善路口之依據。
3.本計畫於113年10月30日辦理1場研究成果說明暨教育訓練,推廣研究成果應用。
4.計畫成果已出版報告書,提供各界參採應用。
 
74 道路交通安全檢查制度導入研究(1/2)-建構道路安全檢查工具 11303-11312 交通部、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各級道路管理機關 1.本計畫已完成「我國道路安全檢核發展架構」,以及「道路安全檢查實施手冊初稿」,並應用本研究開發的道路安全檢查工具,針對桃園市萬壽路二段/東萬壽路口進行試檢查。
2.本計畫於113年11月8日辦理1場教育訓練,推廣研究成果應用。
3.本計畫研究成果已納入本所後續「道路交通安全檢查制度導入研究(2/2)-試辦道路安全檢查」計畫之優化與應用。
 
75 共享運具連結公共運輸之研究(1/2)-營運管理因應策略規劃 11304-11312 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公路局、地方政府 1.本計畫蒐集國內外共享運具與公共運輸整合之文獻與案例,分析服務模式與管理規範。透過訪談營運業者與政府部門,探討共享運具於運輸系統之定位與智慧化營運議題。另針對我國共享運具連結公共運輸之發展定位、服務整合及資訊應用凝聚初步共識,擬定下一年期示範場域建置推動計畫與研提發展策略,並建議法規規範與創新整合之方向。
2.113年8月7日及11月13日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
3.研究報告已於114年7月出版印製,可供主管機關及相關單位參考。
 
76 汽車貨運業因應淨零轉型策略規劃(1/2)-策略架構建立 11303-11312 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
理司)、公路局
1.本計畫已蒐集及分析國際現行汽車貨運業於淨零排放之轉型及因應法制趨勢,針對我國汽車貨運業淨零轉型趨勢及標竿作法進行落差分析,研提我國汽車貨運業達成環境永續之淨零轉型及整體策略架構,提供交通部及公路局推動2050淨零排放政策各項措施之參據。
2.113年6月25日及113年10月30日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
3.研究成果已投稿刊登中華民國運輸學會2024年會暨學術論文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4.研究報告已於114年7月出版印製,可供主管機關參考。
 
77 低碳交通區推動機制之研究(2/2)-推動指引 11303-11312 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公路局、地方政府、本所 1.本計畫以112年研究成果為基礎,參考國內外低碳交通區類似案例,盤點及研析我國地方政府推動低碳交通區相關資源,考量各縣市交通環境差異,徵詢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及地方政府意見,完成研提交通部補助地方政府試辦低碳交通區作業要點(草案)及地方政府低碳交通區推動指引,研究成果已提供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及地方政府推動低碳交通區參考應用。
2.本計畫已於113年10月29日、10月30日及11月1日完成辦理北、中、南研究成果應用交流會。
3.研究報告完成後,提供交通部、公路局及地方政府參採應用。
 
78 建構運輸管理機關(構)之調適專業能力(2/2)-人才培育及機制建議 11302-11312 交通部(航政司、路政及道安司、綜合規劃司)暨部屬機關(構)、各縣市政府、本所
1.本計畫彙析國內外氣候變遷調適趨勢及112年調適課程辦理成效,滾動檢討運輸調適課程;建立運輸調適課程師資參考名單;研議運輸管理機關(構)調適專業人才培育機制,並製作運輸系統因應氣候變遷調適知識本,提供運輸管理機關(構)辦理氣候變遷調適人才培育之參據。
2.本計畫於113年6月21日、8月1日、9月30日及10月25日辦理4場次24小時教育訓練課程,另於113年8月26日及11月12日辦理2場次工作坊,藉以拓展交通部所屬機關(構)及運輸事業單位對氣候變遷調適的知能。
3.研究報告完成後,提供交通部暨部屬機關(構)及各縣市政府參採應用。
 
79 運輸部門淨零排放與溫室氣體減量推動工作暨評估模型強化(2/2)-精進減碳評估方法暨研訂第3期減量目標 11303-11312 交通部暨(綜合規劃司、路政及道安司、公共運輸及監理司、交通科技及資訊司、航政司)部屬機關(構)、環境部、經濟部、內政部、各縣市政府 1.完成精進運輸部門2050 淨零排放評估模型及更新各項運具別參數,推估運輸部門未來年溫室氣體排放量之趨勢變化、減碳缺口及分析影響因素,提出運輸部門減碳措施強化方向之建議,做為運輸部門第三期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方案(草案)之研擬參據。
2.本計畫研提「第二期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方案 112 年成果報告」,於113年12月17日奉行政院核定,供各界瞭解運輸部門推動溫室氣體減量工作成效。
3.協助追蹤與管考各機關辦理淨零關鍵戰略7「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以及關鍵戰略10「淨零綠生活」之低碳運輸網絡相關工作,並提出推動精進之建議。
4.研究報告完成後,提供交通部暨部屬機關(構)、環境部、經濟部、內政部及各縣市政府參採應用。
 
80 港區影像智慧辨識技術之研究(2/3)-空間資料環境分析及優化影像檢監測應用技術 11303-11312 航港局、臺灣港務公司 1.本計畫整合臺北港區現有之CCTV感測資料,透過112年建構之高精度三維數值地形模型,分析港區環境特性,開發合適的人工智慧(AI)影像辨識技術,針對重要設施(如岸邊設施、碼頭、堤面及港區變電等設施)發展自動化巡查管理技術,應用創新科技加速提升港區管理效能。
2.本計畫113年11月26日舉辦「港區無人機智慧化巡查技術研發成果教育訓練」,邀請航港局、臺灣港務公司及相關單位交流研究成果,提供國內各界參採應用。
3.研究成果113年11月於第46屆海洋工程研討會發表「基於深度學習與霍夫直線之港區岸邊設施法線錯位自動檢測與管理方法」論文,提供各界延伸探討與參用。
4.研究成果已印製出版報告書,提供臺灣港務公司及相關單位參採應用。
 
81 應用影像智慧化技術判釋海岸公路及防波堤越波研究(3/4)-防波堤越波影像判釋 11303-11312 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花蓮港務分公司、本所 1.本計畫應用花蓮港區東防波堤即時影像,發展越波影像判釋技術,並以112年9月海葵颱風為驗證案例,越波判釋正確率可達80.83%,另採用SCHISM與FUNWAVE等數值模式建立越波機器學習模型,做為本所114年完成越波影像判釋及越波機器學習模型自動化之應用參據,提供越波之影像判釋示警、數值預警資訊供臺灣港務公司花蓮港務分公司安全管理應用之參採依據。
2.本計畫完成豐濱鄉台11線人定勝天路段越波/浪襲之影像判釋及機器學習模型自動化精進工作,並精進花蓮海岸公路浪襲預警系統,提供影像判釋及預警資訊,於颱風期間以網頁型式提供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於颱風浪襲封路決策參採,強化通行安全管理。
3.研究成果113年8月29日於第42屆測量及空間資訊研討會發表「應用影像判釋技術分析花東海岸公路波浪溯升之研究」論文,供國內各界了解及研討。
4.研究成果已印製出版報告書,提供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臺灣港務公司花蓮港務分公司浪襲預警防災決策及本所後續相關研究參採應用。
 
82 運輸規劃支援系統維運技術服務(113年度) 11304-11312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鐵道局、高公局、公路局、本所 1.本計畫完成圖臺底層架構以內政部TGOS服務取代GIS Server,並導入TGOS MAP API(Web)底圖、主題圖、主題地圖與統計地圖等圖資服務。應用系統圖資協助完成由國發會、經濟部、交通部及國科會共同規劃之推動方案-首都圈黃金廊帶、中部精密智慧新核心之交通運輸路網規劃。
2.本計畫研究過程中,提供系統建置經驗與案例應用、操作予內政部國土署城鄉發展分署辦理113年度整體運輸規劃與空間發展整合策略規劃-以北、南部區域為例案參考應用。
3.113年10月8日及11月15日辦理辦理2場次教育訓練及成果推廣。
4.研究成果完成印製出版報告書後,提供各界參採應用。
具研究屬性之勞務採購案
83 鐵路供需診斷數位分身軟體平台雛形架構之建置(2/2)-鐵路數位分身軟體平台雛型架構之研發 11303-11312 交通部、鐵道局、臺鐵公司、顧問公司、縣市政府及本所 1.本計畫已於113年完成鐵路數位分身軟體平臺建置,並以實際鐵路建設計畫案例進行分析,顯示數位分身軟體平臺已具備運轉分析相關功能,可做為有關單位辦理鐵路建設計畫審議時之輔助工具。
2.113年11月27日召開鐵路供需診斷數位分身軟體平臺之建置(2/2)座談會,介紹鐵路供需診斷數位分身軟體平臺實際應用及其分析成果,並於座談會前發布新聞稿,提升計畫成果觸及率。
3.研究成果已投稿至臺鐵季刊,提供各界瞭解及研討與參採應用。
具研究屬性之勞務採購案
84 海運國際資料庫維護及議題分析 11303-11312 交通部(航政司)、航港局、臺灣港務公司、本所 1.本計畫更新本所「國際海運資料庫」資料,提升資料查詢及統計分析功能,滿足使用者需求。
2.完成API介面開發,提升資通安全並便於與他系統進行資料交換。
3.完成我國及南向國家對外航線部署、主航線部署型態之變化等2項議題分析,以利產官學界政策規劃與港口經營之參採應用。
4.於113年11月29日舉辦座談會,對外分享本計畫維護及分析成果。                                                                       5.計畫成果已出版報告書,提供各界參採應用。
具研究屬性之勞務採購案
85 空運國際資料庫維護及議題分析 11303-11312 交通部(航政司)、民航局、桃園機場公司、本所 1.本計畫更新本所「空運國際資料庫」中全球重要機場運量、航網、基礎設施等資料,精進資料查詢及統計分析功能,可因應使用需求。                                                                                                                                           
2.完成「東南亞與北美往返市場於疫情前後之變化分析中轉北美旅客分析」、「桃園機場在亞歐航線起迄與中轉市場之現況分析」、「低成本與傳統航空公司疫後於我國航線市場競爭分析」等3項議題分析,以供官學界政策規劃與機場營運參考應用。   
3.113年11月26日邀集相關產官學研專家學者舉辦座談交流,展示及分享本計畫研究成果。                                       4.計畫成果已出版報告書,提供各界參採應用。
具研究屬性之勞務採購案
86 應用人工智慧分析技術探勘高風險路段(4/4)-空間特性分析 11303-11312 交通部公路局、運輸業者 1.本4年期計畫已完成「以影像辨識為核心之安全管理與風險分析平台」,並於114年與和欣客運合作,輔導其建立以影像辨識為核心之安全管理能量。
2.相關研究成果已提供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做為其安全改善之參據。
具研究屬性之勞務採購案
87 我國人工智慧車聯網之號誌控制(2/2) –匝道儀控與平面道路協控實作 11304-11312 交通部(交通科技及資訊司)、高速公路局、公路局、各縣市政府、本所 1.本計畫於臺南市「台86-19甲」路口與臺北市「中山北路-德行東路」幹道實驗場域,依據場域特色,藉由多目標強化學習的導入進行多任務強化學習號誌控制模型發展, 訓練以及實測工作;並於桃園市中壢交流道發展人工智慧號誌協控模型,與高速公路局及桃園市政府合作,進行號誌協控實測與量化績效分析等。
2.已辦理1場成果分享會與1場教育訓練,以及1冊研究報告與2篇論文發表,推廣研究成果。
3.研究成果主要應用於後續年度的研究基礎,相關研究成果提供縣市政府在先進號誌控制發展之參採應用,同時可將已臻成熟之研究成果支援交通部智慧運輸建設計畫補助之縣市政府先進與創新智慧交通管理之推廣與應用。
具研究屬性之勞務採購案
88 無人機產業創新與推廣(2/2)-深化無人機科技於交通領域之應用與國際交流 11302-11312 交通部(航政司、產業國際司)、民航局、經濟部
1.本計畫推動無人機領域之創新應用與國際交流,在國際交流部分,已辦理「2024城市空中交通國際論壇」,邀請來自日本、德國及美國之代表,共同探討城市空中交通之國際發展趨勢及我國發展策略,並見證我國業者新樂飛無人機股份有限公司與日本SkyDrive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在無人機於交通領域創新應用方面,於基隆港試辦無人機結合人工智慧影像辨識應用於橋式起重機檢測工作。舉辦相關工作坊與專題演講,並辦理創意應用競賽,鼓勵人才投入無人機領域。
2.已辦理1場國際論壇與2場專題講座及工作坊,以及1冊成果報告與1篇論文投稿,推廣研究成果。
3.研究成果可提供交通部、交通部民航局做為無人機應用發展及管理,以及經濟部推動無人機關鍵技術開發與產業輔導之參考。
具研究屬性之勞務採購案
89 鐵道系統強化調適能力之探討(1/3)-機制與方法 11303-11312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鐵道局、臺鐵公司、地方政府、本所
1.本計畫透過國際文獻的蒐集,探討氣候變遷對鐵道系統的衝擊及相應的調適措施,並針對我國不同鐵道系統(高鐵、臺鐵、捷運、輕軌)特性,研析鐵道系統未來調適研究課題方向。
2.研究報告完成後,提供交通部鐵道局、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台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地方政府捷運局、捷運公司等設施權責機關辦理調適業務之參考應用。
具研究屬性之勞務採購案
90 路口交通環境特性對空氣品質影響及改善指引之研訂(2/2)-資料分析與指引研訂 11302-11312 交通部公路局、地方政府
1.過往路口交通改善之目的大多為減少壅塞、提升運作效率或安全性等考量,本計畫則以減少交通空污為出發點,研擬路口交通空污減量推動策略及指引,降低民眾交通空污暴露風險。
2.本計畫透過路口實地調查資料搭配空污模擬模式,完成不同交通管理策略之情境下之空污減量效益分析,並彙整路口交通空污之分析流程,研擬通案性路口交通空污改善指引,供相關權責機關能針對當地特性,參考改善指引之內容進行規劃改善,減少機關操作之困難度。
3.本計畫辦理2場次成果分享會議,邀請空污、交通等領域之專家學者,以及中央與地方政府相關單位,分享本計畫成果並進行交流,會後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參與者對會議內容均表示滿意。
4.研究報告完成後,提供交通部公路局及地方政府參採應用。
具研究屬性之勞務採購案   
91 海氣象預測模擬系統之維運與精進(3/4)-精進高雄海域模組 11302-11312 航港局、臺灣港務公司、縣市政府、本所 1.本計畫維運「臺灣近岸海象預測系統2.0」(TaiCOMS 2.0)每日穩定提供全國12海域海象模擬預測資訊,並完成113年度臺灣周圍海域水動力、風浪模擬與校驗評估工作,精進高雄海域小尺度風浪模組及水動力模組並納入作業化流程,提供更細緻化之海象模擬資訊。
2.研究成果撰寫「2024年凱米颱風案例颱風波浪模擬」論文,刊登於本所130期港灣季刊(114年2月出刊),提供航港局、臺灣港務公司、學界研究等參採應用
3.研究報告已印製出版報告書,模擬成果已整合於「港灣環境資訊系統」平臺即時展現,除平日供航港局、臺灣港務公司及縣市政府辦理港口船舶交通、航運安全管理使用外,於颱風期間或面臨緊急海難及各種海岸災害(包括海岸公路)等防救災時,亦可迅速提供海情資訊供航港局、臺灣港務公司及縣市政府防災應變決策參採應用。
具研究屬性之勞務採購案
92 港灣環境資訊系統維護與精進(3/4)-海氣象資料分析及展示 11302-11312 航港局、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中央氣象署、經濟部水利署、國家海洋研究院
 
1.本計畫完成開發海氣象資訊分析及展示模組功能,並精進港灣環境資訊圖臺颱風專區儀版,優化颱風期間即時海氣象資訊展示及查詢功能,提供航港局、臺灣港務公司、船舶業者及港區使用者等颱風期間決策支援,提高港區使用安全。並新增「各商港之靜穩度資訊與歷線圖」,提供相關單位營運管理及防災決策參採應用。
2. 113年5 月14 日「行政院災害防救科技創新服務方案108-111 年度總成果發表暨研討會」,簡報「港灣及海岸環境災防應用研究」,推廣說明港灣環境資訊平臺,俾利相關單位參採應用。
3. 研究成果113年11月於第46屆海洋工程研討會發表「港灣環境資訊系統-資料分析工具開發」論文,供國內各界了解及研討。
4. 113年12月12日完成政府資料開放平臺所提供臺灣鋁、銅、鋅、碳鋼金屬年腐蝕速率資料,經審核獲白金及金質標章,提升本所開放資料品質。
具研究屬性之勞務採購案
 
93 偏鄉交通行動服務MaaS服務範疇界定與推動策略規劃 11205-11308 交通部(交通科技及資訊司、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公路局、縣市政府、本所 1.為探討MaaS應用在偏鄉地區之潛力,本計畫已彙整國際發展偏鄉MaaS案例狀況,印證發展偏鄉MaaS可做為解決偏鄉現有運輸問題之重要手段,並研提適合國內發展偏鄉MaaS範圍與定義、服務盤點、分類、服務模式、永續發展策略及尚待討論之議題等內容,提供交通部及相關單位未來將MaaS延伸至偏鄉地區之參考。
2.112年10月16日及113年4月29日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113年4月22日召開工作坊邀請規劃示範場域主管機關屏東縣政府與會參加。
3.研究部分成果已投稿刊登中華民國運輸學會2023年會暨學術論文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4.研究報告已於114年7月出版印製,可供主管機關及相關單位參考。
1.112跨113年度計畫。
2.非本所預算。
94 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DRTS)營運成本、補貼制度及收費制度之研究(1/2)─合理成本與營運績效探討 11205-11306 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公路局、縣市政府、公共運輸業者、NGO團體、本所 1.本計畫已彙整國內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DRTS)經營現況,以公路局推動之幸福巴士及幸福小黃為對象,並針對其營運成本研提合理成本試算情境、績效評估架構、確立補貼必要性之外部效益計算方法及衡量服務永續性之公共運輸供給均衡指標,提供公路局推動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DRTS)應用及補貼制度之參據。
2.112年12月27日及113年4月1日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
3.研究部分成果已投稿刊登中華民國運輸學會2023年會暨學術論文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4.研究報告已於114年4月出版印製,可供主管機關及相關單位參考。
1.112跨113年度計畫。
2.非本所預算。
95 大型車輛裝設主動預警輔助系統之試運行使用成效評估(3/4):成效評估 11212-11312 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公路局、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心 1.交通部推動「大型車輛裝設主動預警輔助系統」科研計畫(110-113 年),將環景(全週)顯示系統、盲點警示系統、酒精鎖、車道偏離警示輔助系統、車前防撞警示輔助系統、數位式行車紀錄器(具駕駛人身分識別)、胎壓偵測輔助系統、疲勞偵測系統(防瞌睡系統)等 8 項主動預警輔助系統,納入一套整合型 ADAS 設備中,導入車隊中並由運研所負責進行試運行成效評估。
2.本計畫已協助完成主動預警輔助系統成效評估。
3.研究部分成果已投稿刊登道路交通安全與執法研討會研討會論文集。
4.研究報告已於114年4月報部,114年7月交通部轉由車安中心研參。
1.112跨113年度計畫。
2.非本所預算。
96 交通部自行車路線整合評估與精進(Ⅰ) 11303-11312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公路局、觀光署、國土署、體育署、各縣市政府等機關、工程顧問公司、本所 1.本計畫完成「自行車路網整併暨第二條環島路線」初步規劃,做為交通部公路局、觀光署及各縣市政府辦理之參採依據。
2.本計畫完成自行車交通量蒐集,提供後續自行車相關計畫執行效益分析及績效評估之參採依據。
3.本計畫辦理路線完工檢視並研提缺失改善建議表,提供公路局、觀光署及地方政府改善之依據。
4.本計畫完成「自行車環島路線(含替代路線)及多元路線標誌標線設置原則」,並於113年辦理4場次說明會。
5.研究報告完成後提供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公路局、觀光署、國土署、體育署、各縣市政府等機關及工程顧問公司等相關單位參採應用。
非本所預算
97 高速公路交織路段容量及服務水準研究(2/3)-非典型路段 11303-11312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高公局、公路局、地方政府 1.本計畫已完成高速公路非典型之交織路段容量及服務水準調查及初步分析,並研提初步非典型交織路段容量之建議值。
2.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24年中華民國運輸學會年會暨學術論文國際研討會,提供各界交流及參採應用,並獲「研討會論文獎」第一名。
3.本計畫第3年期將彙整第1~3期研究成果,研提台灣公路容量手冊交織區段章節初稿,俟複審通過後於公路容量分析專區網站公布,以提供交通部、高公局、公路局及顧問公司做為道路建設及改善評估參採應用。
4.研究報告完成後,提供交通部、高公局、公路局、地方政府參採應用。
非本所預算
98 113年臺灣公路容量分析軟體(THCS)與專區網站推廣維運服務 11303-11312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高公局、公路局、國土管理署、縣市政府等各級公路主管機關、工程顧問公司、本所 1.本計畫維護既有臺灣公路容量分析軟體(THCS)功能及公路容量分析專區網站之正常運作,並更新THCS機車專用道子軟體與郊區雙車道公路子軟體之模擬模組,完善公路容量分析工具。
2.本計畫辦理臺北場及高雄場之教育訓練課程,推廣研究成果,提升使用者公路容量分析之實務操作能力。
3.研究成果提供交通界在道路規劃、設計及方案評估等車流運轉分析之參數輸入與分析格式一致化之工具,除可縮短分析時間,亦提升路政及道安司、高公局、公路局、國土署、縣市政府等各級公路主管機關計畫審查之便利性。而截至113年12月專區網站各分頁累計瀏覽次數超過15萬人次。
4.研究報告完成後提供交通部、高公局、公路局、國土署、縣市政府等各級公路主管機關、工程顧問公司參採應用。
非本所預算
99 新一代公路交通系統模擬(HTSS)模式開發規劃(2/2)-核心功能建置與後續開發規劃 11303-11312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高公局、公路局、國土管理署、縣市政府等各級公路主管機關、工程顧問公司、學術研究單位、本所 1.本所於1990年代起持續開發之HTSS模式,受限於早期開發技術和開發環境,使得該模式在更新和功能擴展上遇到困難。因應這些挑戰,本所計畫將HTSS模式轉換至更現代、普遍使用的程式語言,以便於未來的維護和擴展。
2.本計畫透過C#語言重構HTSS核心模組,建立新一代HTSS模擬模式軟體架構與操作平台核心功能,除了保留既有之模擬核心邏輯外,並聚焦於提升模擬效率、操作介面友善性與模組擴展靈活性。而依據平台核心功能規劃,本計畫進行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之模擬模式開發與測試,測試結果顯示新模擬模式具有高準確性。未來將持續就新一代HTSS進行開發設計以擴展功能。
3.研究成果提供做為114年計畫HTSS車輛運動模型建立之參採依據,研究報告完成後提供交通部、高公局、公路局、國土署、縣市政府等各級公路主管機關、工程顧問公司、學術研究單位參採應用。
非本所預算
100 城際鐵道容量分析暨應用研究(2/2)—編組站及端末站之容量軟體擴充暨案例實作 11304-11312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鐵道局、臺鐵公司、地方政府 1.本計畫已完成於「傳統暨區域鐵路系統容量分析軟體」,新增場站容量分析功能,並考量列車受道岔速限影響及進出調車場等情境,研析發展號誌安全時距計算公式。
2.本計畫研究成果,已投稿於中華民國運輸學會2024年會暨學術論文國際研討會發表「臺鐵三位式號誌系統之號誌安全時距計算公式研析」論文,提供各界參採應用。
3.已召開1次成果發表會,2次教育訓練,推廣研究成果,提升國內鐵道容量分析技術之能力。
4.研究報告完成後,提供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鐵道局、臺鐵公司、地方政府參採應用。
非本所預算
101 新興科技導入學校交通安全教育之研發示範計畫(2/2)–成效評估與應用推廣 11303-11312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交通部公路局、教育部、地方政府及各級學校 1.本計畫已完成交通安全教學輔助軟體,編撰教學指引及操作手冊提供教師使用。
2.本計畫於國小、國中、高中共19校完成教學示範與成效評估,經入校測試評估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及成績,本計畫所示範的數位教學可做為傳統上課的選項之一。
3.114年4月7日道安記者會對外發布本計畫開發之交通安全教學輔助軟體導入校園等成果,並展現交通部對交通安全教育層面的重視及施政成效。
4.本計畫開發之交通安全教學輔助軟體網站已上架至交通部168交通安全入口網及本所網站,並透過交通部函請教育部將本計畫成果上架於教材平臺,並協助學校使用推廣。
非本所預算
102 研擬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參考指引(1/3)-一般道路情境 11306-11312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公路局、各縣(市)政府道路主管機關 1.本計畫已完成「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參考指引一般道路情境」,並於114年1月上架道安總動員網站,供各界參用。
2.研究成果與經驗將納入後續「研擬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參考指引(2/3)-複雜道路情境」計畫之優化與研議。
非本所預算
103 交通行動服務(MaaS)跨域合作與應用優化之研究(2/2)-應用精進與提升包容性 11305-11312 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公路局與各縣市公共運輸主管機關 1.本計畫透過 Taichung go 與 MeN Go 服務合作來探討MaaS跨域議題及包容性意見蒐集以及規劃跨域合作機制,後續地方政府推動MaaS 服務若進行跨域合作或包容性服務功能精進時,可參酌本案相關規劃與研究成果。
2.研究成果已印製出版報告書,提供交通部部屬機關(構)(公路局)與各縣市政府(公共運輸主管機關)推動 MaaS跨域合作之參採應用。
非本所預算
104 電動大客車智慧充電服務驗證(2/2)–智慧充電管理系統精進與優化 11303-11312 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公路局與各縣市公共運輸主管機關 1.本計畫研擬智慧充電系統標準,供交通部及公路局納入交通部公路總局補助電動大客車作業要點並於向公共運輸及監理司說明
2.研究成果配合本所電動公車計畫成果,積極行銷推廣已獲得2024智慧城市獎、2024 APEC ESCI金獎、行政院政府服務獎。
3.研究成果已印製出版報告書,提供交通部部屬機關(構)(公路局)與各縣市政府(公共運輸主管機關)推動電動大客車之參採應用。
非本所預算
105 電動大客車數據分析應用計畫(2/2)-資料視覺化與AI應用 11305-11312 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公路局與各縣市公共運輸主管機關 1.本計畫以電動大客車數據規劃分析指標與主軸,將分析成果進行資料視覺化呈現與展示,就分析成果研提營運與政策面之建議,以精進電動大客車營運與管理。
2.研究成果配合本所電動公車計畫成果,積極行銷推廣已獲得2024智慧城市獎、2024 APEC ESCI金獎、行政院政府服務獎。
3.研究成果已印製出版報告書,提供交通部部屬機關(構)(公路局)與各縣市政府(公共運輸主管機關)推動電動大客車之參採應用。
非本所預算
106 交通行動服務(MaaS)跨域合作與應用優化之研究(2/2)-應用精進與提升包容性 11305-11312 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公路局與各縣市公共運輸主管機關 1.本計畫透過 Taichung go 與 MeN Go 服務合作來探討MaaS跨域議題及包容性意見蒐集以及規劃跨域合作機制,後續地方政府推動MaaS 服務若進行跨域合作或包容性服務功能精進時,可參酌本案相關規劃與研究成果。
2.研究成果已印製出版報告書,提供交通部部屬機關(構)(公路局)與各縣市政府(公共運輸主管機關)推動 MaaS跨域合作之參採應用。
非本所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