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離岸風電水下技術研發
出版單位 運輸技術研究中心
出版年份 107
出版月份 8
價格 150
摘要

      本研究針對國內外離岸風機基樁與金屬構件腐蝕防治技術進行探討,藉以建立本土化基樁及金屬構件之可行性防蝕決策評估,年度內針對國內外離岸風電基樁與金屬構件腐蝕等相關資料進行蒐集及彙整。並於臺中港區及彰化風機預定海域進行水質、底泥等環境調查,於彰化風機預定水域拋放金屬試架進行試驗初探,進而研擬相關金屬材料腐蝕現地暴露試驗與海洋生物附著、腐蝕觀測調查等相關研究規劃。
國內外水下腐蝕防治多採用陰極防蝕搭配塗層工法施作,國外離岸風機塗層一般依循ISO 20340:2009 規範施行塗裝,而近年國外研究也顯示,某些海洋附著性生物之生物膜可達抑制腐蝕、保護金屬之作用,故除傳統防蝕工法外,未來亦可輔以相關微生物自然機制進行防蝕處理。另考量水下監測系統觀測品質及生物污損影響,應規劃適宜週期定期維護、檢修。
研究發現,冬季臺中海域水質符合乙類水質標準,底泥整體以砂質為主,以次世代定序三個沉降底泥深度(0~10cm,  10~20cm,  30~36cm)的微生物分子序列分析,分別定出112,784、255,400、203,433 條序列,皆有約 72%可依分類法辨別至屬,並各鑑別出 838、1013和 994 個物種,且出現與腐蝕硫酸還原菌同屬的物種,而相鄰深度之菌種較為接近。另春季彰化海域之葉綠素 a 濃度大幅提升(1.48~8.29μg/L),可能是受季節、溫度變化影響,底泥之砂與粉砂不同海域比例變化大。各海域水質、流況及海洋生物物種及密度等,容易受到潮汐、季節、颱風等多重自然因素交互影響,因此應持續進行長期監測,以深入瞭解海域環境特性。

張貼日 2018/08/22
檔案下載 B1070860.pdf
檔案下載
    Hashtags
    查看次數: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