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次:
57
研發機場空側評估工具及模擬分析軟體
- 資料發布日期:113-11-04
- 最後更新日期:113-11-04
- 資料來源: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符合交通部施政主軸:品質


機場模擬分析為民航機場營運規劃相當重要之一環,為創新研發我國本土化之國際機場空域及空側系統容量評析之核心技術,本所自106年起即展開奠基研究工作,106年完成「構建空域模擬模式之研究-以臺北終端管制區域為例」,建立以桃園國際機場為核心的臺北終端管制區空域模擬模式雛型;107年完成「空域模擬模式功能擴充之研究」,開發涵蓋民航空域及機場空側之航機4D模擬關鍵技術,並實際開發為可操作之軟體系統,於108年3月移轉供桃園機場公司實務應用,並於109年獲得該公司驗證。110年本所完成「應用模擬模式建立國際機場空側容量評析方法之研究(1/2)-臺北松山機場空側容量評估與分析」,建立機場單跑道及空側容量評析技術,並完成臺北松山機場在既有條件及分析情境下之空側容量評估與模式驗證;111年完成「應用模擬模式建立國際機場空側容量評析方法之研究(2/2)-桃園機場空側容量評估與分析」,完成機場多跑道及空側容量評析技術研發,包含具有充足彈性、可完整描述現在、未來各種分析情境之參數組、有能力描述真實運轉狀況之邏輯及可執行之政策評估工具,並完成桃園國際機場在既有條件及分析情境下之空側容量評估與模式驗證。為強化上述技術在人機介面操作親和性,本所112年完成「國際機場運作模擬分析軟體系統規劃與建置(1/2)-系統規劃設計與軟體單元確立」,完成軟體平臺建立及大部分模組之設計與實做;113年刻正辦理「國際機場運作模擬分析軟體系統規劃與建置(2/2)-整合軟體建置與實例測試」,將完成機場空側模擬軟體研發(包括模擬引擎、控制中心、資料庫與操作介面等)、實際案例測試及教育訓練,後續將移轉或授權桃園機場公司及民航局實際應用,可掌握國際機場空側容量,釐清機場空側運作瓶頸與延滯原因,規劃或精進機場在日常情境及干擾情境下之空側配置,進而提升機場營運效能。
相關連結
-
研究報告
構建空域模擬模式之研究-以臺北終端管制區域為例 (107年5月)
空域模擬模式功能擴充之研究 (108年6月)
應用模擬模式建立國際機場空側容量評析方法之研究(1/2)-臺北松山機場空側容量評估與分析 (111年8月)
應用模擬模式建立國際機場空側容量評析方法之研究(2/2)-桃園機場空側容量評估與分析 (112年9月)
國際機場運作模擬分析軟體系統規劃與建置(1/2)-系統規劃設計與軟體單元確立 (1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