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感潮河段橋梁梁底檢測工具
- 資料發布日期:113-10-29
- 最後更新日期:113-10-29
- 資料來源: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 |
![]() |
![]() |
全國車行橋梁約2萬3千多座,由各橋管機關(構)定期檢測,而橋檢作業是否能落實執行,攸關民眾的通行安全。濱海感潮河段為受潮汐影響之河川區域,而感潮河段橋梁,梁底構件受漲潮退潮反覆浸泡或長期處於高鹽害之環境,容易導致鋼筋鏽蝕膨脹、混凝土剝落,逐漸降低橋梁之承載能力與功能,此類橋梁梁底面大多幽暗近水,檢測人員常需冒著風險(漲潮空間變小與閃避障礙物等),乘坐船艇或穿著潛水裝等裝備,才得以進入橋梁底部勘查檢測。
有鑑於此,108年起本所開始研發橋檢工具,利用多節可伸縮之臂桿,將鏡頭探入狹暗橋梁底部空間,猶如以醫療使用的內視鏡,可探入不易目視之部位協助臨床檢查,橋檢人員僅需於橋面上操作橋檢工具,即可透過即時回傳影像,檢查並記錄橋梁梁底狀況,克服感潮河段橋梁檢測之問題。為符合橋檢作業需求,本橋檢工具檢測桿前端裝設三軸穩定器具備鏡頭轉向模組,可拍攝橋梁底部側向構件(包含帽梁、支承、墩柱等),透過轉動鏡頭、增加光源及提高照相解析度,取得梁間構件之清晰影像。111年更導入影像拼接技術,透過完整拍攝橋面底板的影像,經由影像拼接後製,即可呈現完整之橋面底板影像,讓橋檢人員可標記劣化構件位置,以利後續修繕追蹤。經實地檢測長度20公尺寬度10公尺之橋梁,本橋檢工具約90分鐘可完成梁底構件影像之拍攝作業,雖較傳統人力目視檢測(約40分鐘)所需時間長,但本橋檢工具可完整拍攝梁底構件並以影像記錄,且能降低橋檢人員執行檢測作業之風險。因設計構想具技術創新性,並能解決實務問題,本橋檢工具110年獲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發明專利(發明第I741701號),111年本專利參加「2022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獲得金牌獎,112年本所研提「助您一臂之力~橋梁梁底檢測機械手臂」參加交通部創新提案制度,獲得甲等獎。
本所於110、111、112年透過舉辦線上研究成果推廣,分享橋檢工具研發成果及檢測案例,展示橋檢工具操作及功能,邀請中央(內政部營建署、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公路局等)及地方(縣市政府等)橋梁維護管理機關人員參與並推廣交流,以協助落實橋梁檢測工作及提升橋梁檢測品質與安全。
相關連結
-
新聞稿
110.11.30「橋梁檢測好幫手–橋梁梁底檢測機械手臂」
111.12.1 「橋梁檢測好幫手–梁底檢測新工具」
112.2.10 「橋梁梁底檢測機械手臂 提升橋梁檢測品質」
112.12.04 「橋檢好幫手-橋底小空間檢測工具成果推廣」
113.03.18 「助您一臂之力 橋梁梁底狹小空間檢測工具之研發與應用」 -
獲獎
110年10月1日獲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發明專利(發明第I741701號)。
111年10月13~15日「2022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榮獲發明競賽「金牌獎」。
112年9月14日,本所研提「助您一臂之力~橋梁梁底檢測機械手臂」參加交通部112年創新提案制度,獲得甲等獎。 -
研究報告
感潮河段橋梁梁底檢測工具精進研究 (111年3月)
感潮河段橋梁梁底檢測工具研發(1/4)-功能精進與新興科技導入評估 (1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