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供需診斷數位分身軟體平台之建置(1/2)-鐵路數位分身軟體平台雛型架構之規劃
- 資料發布日期:113-09-04
- 最後更新日期:113-09-04
- 資料來源: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計畫概述
本所已於110、111年辦理鐵路系統供需診斷模式軟體之維護與擴充及策略分析之計畫,利用歷史售票及班表資料倉儲,並導入大數據分析技術,構建鐵路系統診斷模式軟體,可在假設條件與規劃面上,進行鐵路系統旅客運輸供需情形之診斷與情境分析。
政府刻正積極推動前瞻基礎建設,其中前瞻軌道建設涵蓋高鐵臺鐵連結成網、臺鐵升級及改善東部服務、鐵路立體化或通勤提速、都市推捷運及中南部觀光鐵路五大推動主軸,第三期交通部將編列388億元,重點項目包含辦理花東鐵路雙軌化、臺南市區鐵路地下化等計畫。此外,軌道運輸系統能源使用效率優於公路公共運輸系統及私人運具,且在2020運輸政策白皮書之順應國際綠色潮流下,交通部刻正推動建構環島高快速鐵路網,預期鐵路系統未來將更加重要。
國際間已有導入與研發數位分身技術應用於軌道領域之標竿案例,在規劃、建設、營運等均可發揮其效益。該技術主要係透過將資產可視化與蒐整運行資料,以及仿真模型與情境分析,可進行解決方案模擬分析與預測,除可應用於規劃設計方案選擇與驗證外,亦可應用於營運與維護等階段提升營運效能與節省成本。
隨著鐵路建設計畫之推動及新列車投入營運,將影響鐵路運輸,亟需數位化科技技術,協助掌握並情境模擬分析,輔助政策決策,並提升本所鐵路建設計畫經費審議能力。爰此,辦理本科技計畫,結合本所過去累積相關研發技術,開發可整合規劃面與實際列車運行之鐵路數位分身軟體平台雛型架構,可做為本所辦理鐵路建設計畫經費審議、政策研擬與方案評估之重要工具,軟體平台研發完成後可移轉鐵道局與臺鐵公司做為列車模擬與評估建設計畫方案之輔助工具。
研究成果
- 已蒐整國際先進國家鐵路數位分身標竿案例文獻資料,並勾勒我國未來鐵路數位分身藍圖,進一步分析提出優先研發項目如平台架構及操作界面、自動解衝突、運轉模擬等部分,透過導入本所供需診斷模式軟體之核心技術,完成鐵路數位分身軟體平台雛型架構之規劃。
- 技術發展部分除持續深化國際鐵路聯盟(UIC)班表壓縮法發展車站瓶頸分析技術及車站晚點量分析技術,再透過包含彰化市鐵路高架化、集集支線基礎設施改善、高鐵彰化站等跨鐵路建設計畫之情境案例分析驗證及展示相關功能,顯示數位分身軟體平台雛形架構已有初步運轉分析能力。
成果推廣與效益
- 針對「未來鐵路數位分身發展架構」及「包含彰化市鐵路高架化、集集支線基礎設施改善、高鐵彰化站等跨鐵路建設計畫之情境案例分析預測成果」於112年11月23日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
研究成果精華摘整
鐵路數位分身平台數據組織架構示意圖
研究成果報告
- 鐵路供需診斷數位分身軟體平台之建置-鐵路數位分身軟體平台雛型架構之規劃(113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