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臺灣東岸港口共振現象改善方案研究(4/4) |
出版單位 | 運輸技術研究中心 |
出版年份 | 098 |
出版月份 | 5 |
價格 | 100 |
摘要 |
為解決企灣東岸港口極為嚴重的港池共振問題,並考慮此一共振可能是由緣岸波直接或間接引發,本研究乃發展一種包含多區域邊界元素法及連續壓縮過程的數值方法。此種方法較易處理複雜的幾何,且可使計算領域大小不受電腦記憶體及硬碟容量的限制,故可數值模擬複雜的港形及沿海岸線無限延伸的海底斜坡,後者乃為計算一穩定緣岸波波列之所需。應用目前的電腦程式,我們針對花蓮港目前的港形以及四種新的佈置加以計算,其結果顯示,若僅小幅度改變花蓮港港內佈置,無法有效改善其共振現象,故有必要在港外,沿垂直海岸線方向,築一道防波堤來阻擋緣岸波行進至港的入口附近。此一港外方案仍需經由數值計算來估計其效果,其結果顯示,由於緣岸波的能量較集中在岸邊,故此一防波堤即使長度小於1公里,仍可有效改善花蓮港的共振現象。因此本計畫建議,未來先應用一種簡單的測量方法來檢驗花蓮港附近之周期超過100秒的長波是否主要為緣岸波,若其結果屬實,則即使此一驗證乃為間接,且非嚴密,但因建一道短的防波堤之成本不高,且可供民眾遊憩,故應可逕行施工,以觀後效。 成果敢益: 本計畫所發展的數值模式,可使計算領織大小不受電腦記憶體及硬碟容量的限制,且可採用非結構性的網格以處理複雜的幾何,故可應用於十分廣泛的情況。應用此種數值模式,我們已找出一種可有故降低花蓮港共振現象的方案,因此可望解決花蓮港在颱風來襲峙,船隻皆需出港避難的現象,故對企灣東部的海運及經濟發展有幫助。 後續應用: 花蓮港港務局可根據本計畫的結論與建議, 先委託運輸研究所、成功大學或臺灣海洋大學進行現場觀測,若結果如預期,則可再委託一工程顧問公司規劃與設計上述之防波堤, 使其能有改善花蓮港的共振現象,並兼具休閒與觀光的價值。 |
張貼日 | 2009/08/13 |
檔案下載 | B0983470.pdf |
Hash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