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台灣地區工業專用港設置之相關課題探討 |
出版單位 |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
出版年份 | 088 |
出版月份 | 9 |
價格 | 100 |
摘要 | 歷經五年的籌建,全國第一個由民間自力興建的工業專用港—麥寮工業專用港,已經在八十六年中旬啟用,未來國內預定興建的還有和平工業專用港、觀音工業專用港、七股工業專用港等;此外,淡水、安平兩港於八十六年二月奉行政院核定分別提升為高雄、基隆兩國際商港之輔助港,連同現有之國際商港、布袋國內商港等,台灣地區多港共同參與船貨服務局面隱然形成。值得注意的是,麥寮工業港在第一期工程完工後,吞吐量將達六千萬公噸,比鄰近的台中港每年二千四百萬公噸高出一倍;第二期工程完工後,吞吐量將與高雄港相當,其港灣水深達24米,最大可停靠20萬噸級油輪,已具備作為國際商港之條件。 台灣地區之港埠建設,自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後,一直依據商港法由政府統籌規劃、設計、建設、營運、管理等工作;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再加上優越的地理位置,高雄港已躍居全世界第三大港,正積極朝向行政院發展亞太海運中心之目標邁進;儘管如此,在港埠發展的過程之中,出現許多問題,諸如港埠作業效率不如其它亞太地區競爭港口、碼頭工人與港務局僱用關係模糊不明、港埠費率偏高等。上述問題均成為台灣發展成為亞太海運中心之重要瓶頸,針對這些問題,政府正逐一尋求解決之道,例如港埠作業民營化、碼頭工人僱用合理化、港埠費率彈性化、設置航港管理局等。 由以上分析可知,近年來台灣地區港埠之發展,一方面出現了公辦公營的問題,近年來又出現民辦民營的新趨勢,已面臨港埠規劃、興建、營運模式之改變,如何維持港埠營運市場秩序、有無必要明文區分工業專用港與商港、鼓勵民辦民營商港之可行性、商港與工業港適用法規之檢討、民辦民營港口之興起對現有商港之衝擊等課題,本研究擬就上述諸課題分別加以探討並提出因應之道,期能綢繆於未然,將民間充沛的經營活力及資金注入港埠建設與營運,進而促使國內各港埠提升營運績效,加速達成發展台灣成為亞太海運中心之目標。 |
張貼日 | 2004/09/24 |
檔案下載 | 台灣地區工業專用港設置之相關課題探討.zip |
Hashtags |
查看次數: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