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臺灣地區城際陸路運輸系統發展策略-東部區域
出版單位 運輸計畫及陸運組
出版年份 099
出版月份 2
價格 600
摘要 本計畫旨在研究臺灣東部地區城際陸路運輸系統之發展策略,並因應「東部永續發展綱要計畫」、「臺北與東部地區間運輸系統發展政策及方案評估」、「我國陸路交通政策展望研討會」等新政策與運輸環境發展共識指導下,透過社經、土地使用、產業發展及運輸系統供需之分析,就當前東部區域的運輸系統現況進行再檢視,並擘畫未來之具體發展藍圖及策略,以作為未來東部區域運輸系統建設與管理的施政依據。

  東部為臺灣得天獨厚的一片淨土,其發展應採取不同於西部的新思維,強化區域獨特性並促進東部永續健全發展應為發展東部區域的基本理念,區域聯外運輸及在地交通環境的改善均需緊密結合區域發展理念而構築。東部區域之運輸應採取軌道為主、公路為輔之雙軸互補式分工架構,並積極建置以公共運輸為主、私人運輸為輔之運輸環境。

  現階段東部區域的運輸系統存在著許多瓶頸,加上過去東部區域的運輸環境亦較缺乏完整的服務體系,形成許多運輸服務的「縫隙」。故可採取「紓解壓力‧彌補縫隙」的發展策略架構,來逐步改善東部區域運輸環境,重要發展策略可歸納為六大項。

  1. 消除鐵路瓶頸,整體提升鐵路運輸系統:東部地區主要依賴鐵路提供聯外運輸服務,因此應優先由建設面與營運面著手解決鐵路長期的瓶頸問題。重要策略包括:重提北宜直線鐵路替代方案、推動花東線鐵路全面雙軌電氣化、推動南迴鐵路雙軌電氣化、確立鐵路車站新舊並存與功能區隔之改建模式、調整北花段列車調度營運計畫、依原計畫採購臺鐵東線城際客車、推動東部鐵路觀光化、整合東部鐵路自強號與高鐵班次、檢討售票制度並加強查察鐵路黃牛。
  2. 建立安全、可靠、優美的東臺灣公路系統:為提升花東聯外道路安全性及穩定性,需由建設面及營運面著手解決長期的瓶頸問題。重要策略包括:以消除運輸瓶頸之觀點審慎推動「蘇花公路改善計畫」、在兼顧環保前提下持續推動南迴公路改善計畫、積極建構宜花東優質景觀廊道與網絡、妥擬公路改善計畫通車前之配套措施。
  3. 建立無縫隙之優質鐵公路複合運輸系統:東部狹長地形適合發展鐵路,但須配合良好的地區接駁服務體系。在策略上應優化各鐵路車站及周邊地區之基本轉運功能、規劃設置多層次的生活與觀光鐵路轉運中心、鐵公路複合運輸整體規劃、研訂準大眾運輸或小眾運輸法源、設計運輸整合之獎勵制度。
  4. 加強生活與觀光運輸服務:居民與遊客是東部運輸系統的二大顧客群,整體運輸系統需符合生活與觀光活動之需求而重新檢討與設計。策略上可採取:擬定鐵路車站及公共運輸接駁路線沿線之TOD計畫、設置交通寧靜區、建置特色步道與串連計畫、建置腳踏車系統與串連計畫、建構景觀廊道與網路系統、推動停車路外化並設計停車管理誘因、加強整合土地開發與公共運輸投資、有效運用智慧型運輸系統、建立觀光運輸整合服務平臺、發展需求反應式與活動導向之小眾運輸、鼓勵多元化遊憩運輸系統、擬定大型節慶的運輸管理與輸運計畫。
  5. 強化海空運輸系統:海空運輸系統的便捷與完善不僅對東部與離島區域居民之生活便利程度有極大的影響,亦為發展觀光產業成功要素之一。有鑑於此,東部海空港發展策略為:檢討現有商港與漁港資源強化海上觀光發展量能、妥適處理砂石運輸空間、避免與觀光發展產生衝突、解決花蓮港港池共振問題、滿足國內空運基本需求、積極發展國際包機與海上觀光、強化海空港埠之接駁轉運與資訊服務、建立離島運輸補貼之公平機制、發展飛行運動與直升機救援系統。
  6. 降低砂石運輸之衝擊:為有效降低砂石運輸對於東部運輸系統的過度壓力,建議可採取之相關策略為:檢討東砂西運政策及改變看待東砂之觀點、以疏濬量為上限並採廠商區位分配制、設置供給端砂石轉運中心並管制行駛路線及時間、以海運鐵路及進口砂石分擔公路的負荷、建置砂石管理資訊系統。
張貼日 2010/05/24
檔案下載 97-PBB005-全文檔.zip
Hashtags
查看次數: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