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颱風波浪頻譜形狀參數之研究(4/4)
出版單位 運輸技術研究中心
出版年份 098
出版月份 5
價格 200
摘要

        關於花蓮港港池不穩靜造成繫泊船隻斷纜問題,由於港內、外同步觀測資料很少,僅粗略知道港內部分碼頭區有明顯長週期的波動存在,而此長週期成分的能量在港外與港內隨時間之變化情形則不清楚。因此,目前仍無法研定有效的港池不穩靜改善方案。本研究在本年度以 2005 年至2007 年間於花蓮港港外與港內同步之波浪觀測資料進行分析。其主要目的為探討颱風侵襲期間港內、外波譜形狀演變及其形狀參數之比較,同時對照前三年之分析結果,藉此了解港內、外波動之時間及空間變化特性。

        由波譜能量分布之時空變化分析結果顯示頻率小於 0.04Hz(週期 25sec)的各成份波能量在港外測點同一時間皆相近,沒有某一特定頻率之能量相對較大之情形。至於各港內測點同樣頻率小於 0.04Hz 的各成份波能量大致也相近,同時也和港外測點相近,此顯示港內之長週期成份波在港外早就已存在,並非進入港內後再放大到相當能量。但港內測點之波譜能量在頻率大於 0.04Hz時則大幅降低,尤其是主頻率附近,此顯示花蓮港防波堤僅對週期小於 25sec 之成份波發揮有效之遮蔽作用,其功能類似一個濾波器。

        各波譜形狀參數在港外測點的特性大致與本研究以往之結果相同,這些特性包括參數值大小分布範圍、隨波高或週期之變化趨勢及參數間之相關性等。但港內測點之各波譜形狀參數特性與港外測點相較則不相同,例如參數值大小分布範圍改變及參數間相關性變弱,且這些改變在不同之測點會有程度上差異,其改變原因主要為港內測點之主頻區能量大幅降低而低頻區則大約維持 ,造成能量尖峰不明顯之波譜形狀,此與港外測點有一能量尖峰的形狀不同。

張貼日 2009/07/14
檔案下載 B0983350.pdf
Hashtags
查看次數: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