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名稱 | 里程計費電子收費系統之成本效益分析-以台灣為例 |
學位 | 碩士 |
年別 | 103 |
學校系所 |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 |
作者 | 杜易宸 |
指導教授 | 廖俊雄 |
論文摘要 | 本研究進行台灣計程電子收費(DB-ETC)的成本效益分析。蒐集包括來自道路使用者、運營商、以及政府成本與收益的資料,本研究中也發展一個評估模型、用以分析來自不同機構、運營商以及相關文獻的效益及成本。計程電子收費的淨收益以淨現值(NPV),益本比(BCR),回收年限(PP),以及內部報酬率(IRR)內部收益率等方式呈現。實證結果總結如下:首先,計程電子收費的實施是一個適當且正確的政策。社會淨效益在兩種定價方案下(即:方案A為較高的收費費率且提供免費里程優惠,方案B為較低收費費率但取消免費里程優惠),皆顯示此系統值得投資。代表計程電子收費的利益可延伸至社會整體且利遠勝於弊。另外,本研究比較這此二不同情境下所產生的社會淨效益發現,方案B是一個較佳的策略選擇。其原因在於較低的道路收費率將使高速公路的使用需求量增加。而關於道路使用者是否享受免費里程的差異,僅將錢財從道路使用者身上轉嫁至政府上。方案B也與計程電子收費的核心理念─”使用者付費”較為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情境A中的社會淨效益仍然比計次電子收費(TSB-ETC)更高。 這項研究提供的學術貢獻包括:台灣為第一個在其高速公路系統上實施全面計程電子收費的國家(Cnyes,2013年)。此研究是第一個評估計程電子收費成本效益分析的研究。相較於以往的文獻,本研究考量的層面更廣,包括流入/流出的道路使用者收益和成本項目的分析。此外,此研究也考慮,在高速公路實施計程電子收費後,除了固有的高速公路道路使用者的利益和成本外還有相關溢出效應的成本。此研究也評估和比較不同定價方案產生的社會淨效益,並在研究中提供了此差異來源的合理解釋。最後,本研究以貨幣形式評估計程電子收費的收益與成本,可提供學者及政府機關作為教育民眾計程電子收費機制的好處以及制訂定價機制的學術參考。 |
附件下載 | (電子檔於111-10-20後開放下載) |
張貼日 | 2014/10/21 |
Hashtags |
查看次數: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