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名稱 | 動態運價均衡模式 |
學位 | 碩士 |
年別 | 100 |
學校系所 | 成功大學 交通管理科學系 |
作者 | 吳珮綾 |
指導教授 | 林正章 |
論文摘要 | 運輸可分為陸運、空運及海運三種。三種運輸方式中,使用海洋運輸的比例是最高的,其貨物運輸量已占全球貨物運輸量90%。現今不少貨物採取貨櫃化運輸方式。主因在於貨櫃化運輸裝卸貨物容易,且船期、裝卸港口固定,讓貨主易於掌控貨物的流向及出貨時間。而定期貨櫃運輸則可提供精準的時間及運送貨物量之服務。 全球航運市場可分為三大區域:亞洲、歐洲及美洲。所營運的航線根據區域的不同,則劃分為越大西洋航線、越太平洋航線及遠歐航線。市場經濟景氣需求高時,不少航運業者為擴充運量而投入大量資金建造船舶。然而在船舶交船後,若正好遇到經濟不景氣時期,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會造成運價暴跌及船舶艙位供給的閒置。 未來的航運市場成為完全競爭狀態,只要運價低於競爭對手,爭取到的貨物運送量就愈多。為爭取更多的運送量,運輸工具—船隊的擴增是必然的。然而一艘貨櫃船成本將近一億美金,且必須承受半年至一年的建造期間。如果交船後市場運量萎縮,在供大於需的情況下,航運市場上的運價將會發生大幅下跌以求運量的增加的情況。最終結果造成賺取之利潤小於成本,長久入不敷出會導致許多航運業者歇業甚至倒閉。由此可知,運價的制定及運送量的多寡對航運業的營運影響有多深遠。運價與運量之間的關係、市場需求量高於運量時,是否要再購買船舶以增加船舶艙位供給等即是本研究的重點。 |
附件下載 | (電子檔於101-10-31後開放下載) 動態運價均衡模式.pdf |
張貼日 | 2011/10/26 |
Hashtags |
查看次數: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