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名稱 | 探討共享電動機車與大眾運輸間之競合關係 |
學位 | 碩士 |
年別 | 111 |
學校系所 | 成功大學 交通管理科學系 |
作者 | 顏銘成 |
指導教授 | 陳勁甫 |
論文摘要 | 近年來共享運具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城市引進各式共享運具,原引進共享運具之目的應為減少私人運具的持有以達到減碳、降低城市交通壅塞及降低能源消耗等目標,然而實際上共享運具卻可能是對大眾運輸產業造成影響,而非替代掉私有運具。臺灣目前在共享電動機車的市場中為全球第三名,投放的密集程度非常高,帶來便利性的同時可能會對原先就岌岌可危的公車運量造成更大的威脅。關於共享電動機車的相關研究中較少深入研究與其他運具間之關係。本研究使用敘述性偏好法調查了854位民眾在共享電動機車與公車間的長短途旅次運具偏好選擇,並利用個體選擇模式中的多項羅吉特分析民眾的運具服務屬性偏好,而為探討個人異質性中的潛在心理因素對選擇行為帶來的影響,本研究建立結合選擇模型與潛在心理變數的ICLV模型,將潛在心理變數加入選擇模型進行分析,探討在不同的旅次長度下,共享電動機車與公車間是否存在競爭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旅行時間與旅行成本皆會顯著影響運具選擇。當運具費用越高時,會降低民眾使用公車與共享電動機車的意願;當抵達至可用運具時間、等待時間、車內時間及抵達至目的地時間越高時,也同樣會降低民眾選擇公車與共享電動機車的效用,而當中車內時間是屬性變數中影響最大的,表示民眾對於在運具上的時間會較為敏感。而本研究所選擇的三項潛在變數中,在短途旅次裡自主性會對運具有顯著影響,享樂性則在長短途旅次裡皆會對運具選擇產生顯著正向影響,結果指出加入潛在變數的ICLV模型適配度會比基礎的MNL模型更佳,表示在衡量運具選擇方案時,除了考慮運具屬性變數及人口統計變數外,也需考量個人潛在心理變數,才會更貼近受訪者的選擇行為。最後,研究結果顯示在短途旅次中較容易發生共享電動機車與公車的競爭情況,政府與業者須共同配合,讓共享電動機車在短途旅次中成為補足大眾運輸”第一哩路與最後一哩路”的最佳選項,而不是變成大眾運輸的競爭對象。 |
附件下載 | 電子檔於2027-07-29開放下載 |
張貼日 | 2022/12/31 |
查看次數: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