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名稱 | 國際海運溫室氣體減量策略分析 |
學位 | 碩士 |
年別 | 102 |
學校系所 |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 |
作者 | 潘昱達 |
指導教授 | 張瀞之 |
論文摘要 | 本研究以國際海運的散裝船船型為對象,共分為Capesize、Panamax、Handymax與Handysize四種船型,並採用作業基礎模式(activity-based model)計算其油耗與排放,並透過減速、課徵碳稅以及實施探交易市場共三種不同的減排手段搭配不同情境,進行海運碳排放減量之探討。航線距離以巴西出口至中國的鐵礦砂石之運送路線為主,並從租傭船業者之營運角度,在運量固定的限制下,面臨各種經濟情況(租金與油價改變)或政策實施(碳稅與碳交易市場的實行)時,如何透過不同的航速決策,以達到最低營運成本的目標。 研究結果顯示:(1)根據不同船型間的比較分析,大型船較小型船更具環境效益。例如:Handysize的每延噸海浬排放僅是Capesize的44%。(2)減速程度越高,減排效益越顯著。以減速30%的情境而言,甚至可以減少一半的排放。(3)課徵碳稅確實可以有效減排。以Capesize為例,若課徵160美元的碳稅,在碳排放方面會減少30%,但在成本方面會提高20%。(4)碳交易的實施同樣也具顯著的減排效益。同樣以Capesize為例,在碳交易市場的價格為40美元時,對業者而言會尋求降速以減少成本,此時成本僅增加0.8%,但在碳排放減量方面則可達到10%;此外在碳交易市場價格達38美元時,業者便會開始在碳交易市場改變其交易行為,從原本的買進碳權改變成賣出碳權,意即一旦碳交易市場的價格高至一定程度,業者便會從市場中賣出被高估的部分碳權以最大化其利益。(5)若以碳稅與碳交易市場兩種策略進行比較,主要差異在於業者成本上的負擔程度。課徵碳稅時增加的成本會完全轉嫁給業者,在碳交易的情況下則會以一定比例由政府吸收。 |
附件下載 | (作者未授權電子檔全文) |
張貼日 | 2013/11/18 |
Hashtags |
查看次數: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