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名稱 | 東南亞貨櫃港口連結性指標之評估 |
學位 | 碩士 |
年別 | 112 |
學校系所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 |
作者 | 黃雅珮 |
指導教授 | 黃明居 |
論文摘要 | 本研究旨在研究東南亞貨櫃港口與網絡之特性,找出港口在網絡中的定 位,可以幫助港口管理者了解港口的優勢和弱點,並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與策略,也可以做為航運公司在航線部屬下的決策考量。透過實際航線與港口資料,應用與港口績效相關的年度服務艙位運能(Annualised Slot Capacity, ASC)、設施使用程度、碼頭生產力等三個港口指標與社會網絡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的三個中心度指標,藉由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給予指標權重,最終獲得東南亞貨櫃港口連結度分數,並進一步分析 2020-2022 年之連結度變化。此外,本研究根據船舶類型將東南亞航運網絡進行分類與分析網絡特性,以及於研究中加入臺灣高雄港進行綜合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在納入網絡與港口績效的概念後,港口連結度排名與現有注重交通流量的指數 LSCI 的排名略有不同,造成差異之原因則源於所選指標的面向;有些港口在所有船型網絡中並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但當依照船型分類建構網絡時,港口特性與角色便有較明顯的分工,在區域整合面可以合作互補為方向發展:新加坡港和巴生港為三種船型的主副樞紐港,大型貨櫃船網絡以丹絨柏勒巴斯港與蓋梅港有較高的排名,中型貨櫃船網絡以丹戎不碌港與海防港排名較佳,小型貨櫃船網絡則以胡志明市港、林查班港與馬尼拉港有較突出表現,其他港口則建議加強網絡連結或改善港口績效;2020-2022 年期間正好為 COVID-19 中後時期,越南的港口整體逐漸進步,在區域的定航網絡中穩健成長;巴生港與曼谷港則未展現更好的競爭力,有退步的趨勢;2020 至 2022 年,高雄港整體具有下降的趨勢,為提升網絡中的地位,高雄港除了港口績效的改善,也必須積極拓展航線網絡、加強與找尋區域合作的機會,進而強化競爭力與提升連結度。 |
附件下載 | 電子檔於2026-08-31公開下載 |
張貼日 | 2025/04/21 |
查看次數: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