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名稱 人行道適宜性評估模式之初擬
學位 碩士
年別 101
學校系所 逢甲大學 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
作者 李佩宜
指導教授 陳世晃
論文摘要        人行道的普及率是目前國際上評估各國先進與否之重要指標之一,為了擠身友善先進國家之列,台灣各縣市政府在中央政府補助之下,已經在市區道路開始逐步進行人行道之設置與改善,但是,依據內政部營建署近年來針對市區道路所進行之「全國人行道無障礙評鑑實際考評計畫」評鑑結果得知,人行道設置上適宜性仍存在釵h問題亟待改善,本研究即是在此背景下所構思而成,而主要目的即為希冀研究成果可以提供未來各縣市改善人行道設置上參考使用;本研究首先針對市區道路人行環境現況進行分析,然後利用方法論找出影響人行道適宜性之相關的重要影響因素,而利用分析出來重要因素來建立人行道適宜性評估模式,透過模式分析結果可以進一步供各縣市提升與改善人行環境之參考依據。本研究所採取之研究資料為內政部營建署「100年度市區道路人行環境無障礙考評」之成果資料與本研究團隊對全國人行道現地實際量測之數據;本研究首先針對採用結構方程式(SEM)來探索之影響人行道適宜性之重要變數,根據本研究SEM之研究結果得知,人行道之寬度與淨高是是整體人行道適宜性之重要因素;另外,本研究採用多元迴歸、遺傳規劃法和支持向量迴歸(SVR)來建立人行道適宜性之評估模式,由研究結果顯示多元迴歸、遺傳規劃法無法建立具足夠解釋力的模式,因此,本研究最後使用SVR進行人行道適宜性建模,由研究結果顯示,SVR所建立之最佳模式R2達0.7,由此可知該模式具有高度的解釋能力,適合來用來評估全國人行道之適宜性。綜合上述研究結果可得知,人行道之改善應優先改善之寬度與淨高,另外,由研究結果發現用SVR用來建立人行道適宜性評估模式是可行的,值得進一步來進行研究。
附件下載 (作者未授權電子檔全文)
張貼日 2012/10/08
Hashtags
查看次數: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