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名稱 | 複合運輸之經濟與環境效益評估-以台灣高雄港為例 |
學位 | 碩士 |
年別 | 103 |
學校系所 |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 |
作者 | 孫亭婷 |
指導教授 | 張瀞之 |
論文摘要 | 本論文以複合運輸探討臺灣本島地區進出口貨櫃之運輸,以公路運輸、鐵公路複合運輸與海公路複合運輸,分析在不同運具下之能源消耗成本、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排放成本與運輸成本。由於臺灣高雄港區貨櫃車進出頻繁,造成鄰近地區如小港、前鎮與旗津之空氣汙染與交通壅塞程度嚴重,因此本論文參考交通局規劃之高雄港聯外交通改善政策,搭配dry port的興建與短程海運之概念,規劃四個情境:(1)未實施任何改善政策的公路運輸;(2)高雄港區聯外交通改善政策之一的國道七號;(3)假設於港區建置dry port,並建設鐵路系統,以鐵路運輸搭配公路運輸和(4)港口間短程海運搭配公路運輸,運送高雄港至中部與北部等其他地區的進出口貨櫃,比較各情境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本論文也建構能源成本、碳排放成本與運輸成本加總之總成本最小化模型,並加入時間成本考量,分析公路、鐵路與短程海運三種運輸方式的最適距離分配。 本論文之研究結果:(1)複合運輸於能源成本、碳排放成本與運輸成本上,相較純公路運輸較有經濟效益;(2)複合運輸於二氧化碳排放量上,相較純公路運輸較有環境效益;(3)複合運輸在長距離時(400-600公里),海公路複合運輸較鐵公路運輸具有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4)碳稅稅額的增加,使複合運輸相較純公路運輸碳排放成本減少的幅度越大,複合運輸具有節能減碳與減少碳排放成本的優勢;(5)長距離運輸(400-600公里)以海公路複合運輸較適合,中距離運輸(200-400公里)為鐵公路複合運輸,公路運輸適合短距離運輸(100公里以下);(6)不考量時間成本下,由海運行駛全部的距離,總成本最小,若考量時間成本,由鐵路與海運以1:2的比例行駛全部的距離,總成本最小;(7)複合運輸中,公路的行駛距離增加,意即其在總距離的比例增加,會使總成本增加。 |
附件下載 | (作者未授權電子檔全文) |
張貼日 | 2014/11/26 |
Hashtags |
查看次數: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