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名稱 | 大陸遊客、外籍遊客和國內遊客對於擁擠知覺與調適行為之比較 |
學位 | 碩士 |
年別 | 103 |
學校系所 | 成功大學 交通管理科學系 |
作者 | 林芃斈 |
指導教授 | 孫雅彥 |
論文摘要 | (作者未授權電子檔) 自從2008年政府開放大陸遊客來臺後,國際來臺遊客人數大幅上升,其中以大陸遊客成長速度最快;另一方面,國內國人遊客人數也逐年提升。大量遊客人數對於熱門景點除了會造成環境資源影響,也會影響遊客間的擁擠知覺(crowding perception),進而產生調適行為(coping behavior)。 本研究以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為調查地點,並將影響擁擠知覺的因素分為四個構面:(一)環境特性,包含整體旅客數、資源充份性、環境品質與空間設計;(二)其他旅客特性,包含其他遊客現地行為;(三)旅次特性,包含此次旅行特性、停留時間、同行人數、旅遊型態、動機、預期遊客人數與正向擁擠認知;(四)個人特性,包含性別、年齡、教育程度、主要職業、家庭平均年收入、居住地、過去旅行經驗、相似度概念。另外,遊客感受到擁擠感所產生的調適行為可分成時間替代、資源替代、絕對替代、合理化與直接行動。 本研究目的為(一)探討在高密度使用人數之觀光景點中,影響擁擠知覺的因素,(二)比較大陸遊客、外籍遊客與國內遊客對於擁擠知覺程度的差異,(三)探討擁擠知覺是否影響調適行為,(四)面對日益增長的遊客數,了解大陸遊客、外籍遊客與國內遊客對於調適反應的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預期遊客人數、正向擁擠認知、其他遊客現地行為、整體旅客數、資源充份性、年齡與旅遊型態等七個變數皆顯著影響擁擠知覺;且擁擠知覺會正向影響遊客產生調適行為的機率。臺灣遊客的擁擠知覺明顯高於外籍遊客與大陸遊客,同時,臺灣遊客產生調適行為的比例也高於大陸與外籍遊客。當遊客面臨擁擠時,臺灣遊客會趨向縮短在此地停留時間、避免靠近人多的地方,且較不會推薦他人拜訪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而大陸遊客則較會將遊客過多的狀況發表在社群網站上。 本研究建議管理單位可以加強宣導並禁止遊客負面行為,並擴建自小客車停車場、增設公用廁所數量及座位空間,並進行自由行遊客與團體遊客分流,讓遊客在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感受較不擁擠,進而提升遊憩體驗,增加遊客再次到訪意願。 |
附件下載 | (電子檔於111-10-19後開放下載) 大陸遊客、外籍遊客和國內遊客對於擁擠知覺與調適行為之比較.pdf |
張貼日 | 2014/11/26 |
Hashtags |
查看次數: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