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名稱 | 台灣高鐵旅客之售票通路偏好 |
學位 | 碩士 |
年別 | 100 |
學校系所 | 成功大學 交通管理科學系 |
作者 | 黃亭瑜 |
指導教授 | 鄭永祥 |
論文摘要 | 複合通路目前已廣泛應用在許多領域當中,運輸產業也大量引進了複合通路的概念,但是少有研究針對運輸業者對複合通路之運用進行探討。本研究以台灣高鐵為個案分析之對象,將購票流程分為查詢、訂票、付款及取票等四個階段,探討影響高鐵旅客在不同購票階段中選擇通路之因素與不同族群旅客對通路選擇之行為差異。考量到目前行動通訊技術之發展,本研究亦設計一情境模擬高鐵引進手機通路,亦即透過手機上網與二維條碼(quick response code, QR code)之運用來販售高鐵車票,藉此探討旅客對手機通路之接受程度。本研究以心理帳戶理論及科技接受模型為理論基礎,發展研究架構與結構方程模式之模型。 本研究結果發現感知風險、感知效益及感知易用性確實影響旅客在不同購票階段中的通路偏好,且來自不同社經背景或具備不同旅次特性的旅客亦會有不同的通路選擇。在手機通路之接受程度方面,本研究分別探討旅客對手機上網與二維條碼車票的接受程度,結果發現個人創新特質會對手機上網及二維條碼車票之接受度產生正面影響,而就手機上網而言,感知風險與感知易用性並不會直接對接受意願產生影響,而是會透過感知有用性對接受意願產生影響。但是就二維條碼車票而言,感知風險、感知易用性、及感知有用性皆會對旅客的接受意願產生影響。本研究根據上述發現,針對台灣高鐵提出數項管理與通路發展方面之建議,且本研究結果未來可延伸為其他運輸產業發展售票通路之研究基礎。 |
附件下載 | (電子檔於101-11-30後開放下載) 台灣高鐵旅客之售票通路偏好.pdf |
張貼日 | 2011/10/19 |
Hashtags |
查看次數: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