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名稱 | 應用混合選擇模型探討共享電動汽車服務之偏好 |
學位 | 碩士 |
年別 | 112 |
學校系所 | 成功大學 交通管理科學系 |
作者 | 鐘婉晴 |
指導教授 | 陳勁甫 |
論文摘要 | 許多國家之共享汽車營運商逐漸將燃油車替換為電動汽車,台灣尚未提供共享電動汽車服務,但政府正致力於推動電動汽車,共享電動汽車勢必成為未來趨勢,目前在共享運具的相關研究中,對於共享電動汽車之研究較缺乏,且很少研究專注於探討單一服務之屬性水準如何影響選擇因素。本研究調查了405位受訪者,調查受訪者針對通勤與觀光目的之共享電動汽車方案的選擇偏好,採用混合選擇模式進行分析,其中包含整合選擇與潛在變數模式(ICLV),來探討屬性水準如何影響民眾的選擇偏好,並納入個人的潛在心理因素探討如何影響民眾之選擇。此外,本研究建立潛在類別整合選擇與潛在變數模式(LC-ICLV),透過將整體受訪者區分成不同潛在群體,以了解不同性質的群體之屬性偏好及潛在心理因素之影響,並分別探討了通勤與觀光目的之差異,提供相關業者進行服務水準訂定之參考。 研究結果顯示,在通勤情境時,民眾更注重於總價格、步行取車時間與還車便利性,且偏好選擇小型掀背車,當價格越高、步行取車時間越長則會降低民眾之選擇意願,可歸還至所有合法停車格較受通勤者的喜愛,對於共享電動汽車的態度與可靠無憂的體驗評價越高則越有可能選擇方案。將受訪者區分為兩群,分別為行程準確重視者(67.2%)與服務便利重視者(32.8%),服務便利重視者更注重於省時與還車便利性,且此族群對於價格較敏感。針對觀光情境,民眾更重視導航功能,可能因為觀光客通常不熟悉當地路況,考慮到行李或同行人數,觀光客更不偏好選擇迷你車。在觀光情境中,受訪者可區分為兩群,分別為旅遊舒適重視者(22.5%)與一般旅遊者(77.5%),旅遊舒適重視者對於價格並不在意,他們更注重於還車便利性高與車型較大的服務。根據模型適配指標ρ^2,加入潛在心理因素之ICLV模式優於MNL模式,而經過分群之LC-ICLV模式更能夠有效地解釋不同特性之民眾對於共享電動汽車的選擇行為。 |
附件下載 | 電子檔於2029-07-31公開下載 |
張貼日 | 2024/09/23 |
查看次數: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