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名稱 | 以機器學習進行無線嗅探技術之交通資料分析 |
學位 | 碩士 |
年別 | 108 |
學校系所 | 國立成功大學 交通管理科學系 |
作者 | 梁騰駿 |
指導教授 | 李威勲 |
論文摘要 |
在交通資料的蒐集上,現有之常見的方式和來源多為使用車輛偵測器、自動車輛辨識系統、GPS 定位資訊……等,然,各種交通資料源無論在蒐集或是應用上皆有其缺點,因此,開發多元的交通資料蒐集方式成了不可或缺的一步。而隨著時代及科技的發展,近年由於行動裝置及車機等智慧裝置的普及,人們使用Wi-Fi 上網及藍牙資料傳輸的機會亦大幅增加,特別是當行駛車輛內之手機或車載機發出Wi-Fi 或藍牙(Bluetooth, BT)等無線訊號時,因為訊號的時空變化而產生出隱含的交通訊息,值得做更進一步的探討。
於范雲瀚(2017)的「以智慧車輛探測達成時空無縫隙之交通資料蒐集框架」研究中,其提出使用上述無線訊號作為交通資料源會遇到的三大問題,分別為車道判斷、運具分類及一車多機,該研究在高速公路長隧道的應用場域下,提出七個啟發式演算法以解決上述三大問題。本研究基於前述之研究,以支援向量機(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最近鄰近法(K Nearst Neighbor, KNN)及近鄰傳播演算法(Affinity Propagation, AP)等機器學習演算法,搭配不同的偵測器佈設型態(X 形/長方形/菱形),在一般路段的應用場域下,對三大問題做更進一步的延伸,包含在車道判斷增加變換車道之情形、運具分類上增加車種、車流量在複雜場域下之估算等,並改良及擴大實驗規模,對三大問題有更深入的探討並解決之。 關於本研究之結果,在車道判斷上,藍牙資料的表現優於Wi-Fi 資料,而在ITB 布設上,X 形與長方形之結果相近,菱形的結果較不定,在固定車道的判斷下大致有80%準確度;運具分類的部分,X 形與長方形佈設在藍牙資料的表現下皆優於Wi-Fi,皆達到98%準確度,菱形則為Wi-Fi 資料較優,三個佈設型態分別配上兩資料源皆達到92%以上之準確度;在一車多機問題上,兩車在一前一後的行駛關係下,藍牙資料搭配X 形佈設之表現較佳也最為穩定。 |
附件下載 | 本全文作者未授權公開 |
張貼日 | 2019/07/09 |
Hashtags |
查看次數: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