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MOTC

:::
  • 小字級
  • 中字級
  • 大字級
  • 列印
  • facebook
  • plurk
  • twitter

博碩士論文

論文名稱 鐵路列車連鎖延滯之模擬模式構建與應用
年別 100
學位 博士
學校系所 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
作者 劉昭榮
指導教授 黃承傳
論文摘要   鐵路系統容量不足往往是導致列車延滯之主因,尤其在初始延滯(first delay)發生後,後續所引發的連鎖延滯(knock-on delay)擴散效應對列車正常營運之影響甚大,因此欲確保系統之可靠度及服務品質,快速有效地降低連鎖延滯一直是重要課題。為有效釐清造成連鎖延滯之複雜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本研究依據臺鐵系統之運轉特性構建一模擬模式用以推估連鎖延滯,並以臺鐵西部幹線北部路段為案例,分析連鎖延滯之各種相關問題。

  本研究經蒐集臺鐵七堵─樹林路段之營運資料驗證模式的合理性後,續針對不同初始延滯程度衍生之連鎖延滯擴散,及不同運轉調度策略(timetable recovery strategy)對連鎖延滯降低進行系統分析,初步發現連鎖延滯有往下游路段擴散,並呈非線性遞增之趨勢,且各種運轉調度策略對連鎖延滯均有明顯降低效果等現象。故本研究進而分別針對列車密度、初始延滯及運轉調度策略對連鎖延滯之影響及其整體交互作用影響進行分析,並以迴歸分析方法構建列車連鎖延滯與該三項因子間之指數關係函數,以作為估算連鎖延滯的簡便工具。另為利了解初始延滯發生區位、持續時間及運轉調度策略對連鎖延滯之影響,本研究亦進行其關聯分析。由研究結果顯示,若初始延滯發生之區位愈靠近上游路段,則連鎖延滯亦將愈大,而運轉調度策略對於降低連鎖延滯之效果也愈佳。

  此外,鑑於影響連鎖延滯之部分關鍵因素具有隨機特性,故為確實反映臺鐵列車實際運轉因初始延滯發生後所產生之連鎖延滯特性,及深入探討產生連鎖延滯之班表穩定度問題,本研究更進一步分析站間運轉時間及停站時間之隨機特性,除彙整七堵─新竹路段對號列車及通勤電聯車之站間運轉時間資料,另依尖、離峰時段分開彙整停站時間之隨機資料,並將其納入模擬模式推估連鎖延滯。研究結果顯示,無論就所有車站或二端末車站(七堵及新竹站)而言,其尖峰或離峰時段之連鎖延滯模擬結果皆會接近一定值。本研究所提出之分析架構及內容,除可有效釐清連鎖延滯關鍵影響因素及程度,所構建之模擬模式更可作為相關改善策略之分析工具。研究成果可作為後續營運單位排班規劃、系統可靠度分析及服務品質改善之參考。

附件下載 (電子檔於100-09-08後開放下載)

檔案下載

瀏覽人次:32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