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MOTC

:::
  • 小字級
  • 中字級
  • 大字級
  • 列印
  • facebook
  • plurk
  • twitter

博碩士論文

論文名稱 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區段容量與服務水準評估方法之研究
年別 86
學位 碩士
學校系所 交通大學
作者 唐文斌
指導教授 黃承傳
論文摘要

  目前國內用來評估匝道容量與服務水準所採用的「台灣地區公路容量手冊」之方法,主要是參考美國1985年版「公路容量手冊」(Highway Capacity Manual, HCM)修正而得,由於台灣與美國交通特性上之差異,在實用上有其限制,且美國於1994年已重新修訂其「公路容量手冊」,為提昇本土化分析方法之實用性,本研究參考美國1994年「公路容量手冊」修正版之方法,依我國交通特性,發展一套適合我國車流特性之出口匝道區段容量與服務水準評估方法。主要研究內容與方法如后:

  1. 調查、分析出口匝道區段之流率、速率、密度等車流資料與運行特性,並據以建立車流模式。
  2. 探討出口匝道區段服務水準最差地點,作為主要評估對象。
  3. 分析出口匝道區段車流分出行為所影響之主線車道數。
  4. 構建受影響車道之流量預測模式。
  5. 構建受影響車道之車流模式,進行容量推估。
  6. 建立受影響車道之服務水準評估指標模式。
  7. 研擬適合我國地區特性之出口匝道區段服務水準評估程序與方法。

本研究所獲致之主要結論如后:

  1. 出口匝道區段服務水準最差地點並不固定,主要是隨著流率而變動。
  2. 出口匝道區段受影響之主線車道數,主要為最外側車道,而且間接影響到外側第二車道,與美國1994年「公路容量手冊」之結論雷同。
  3. 本研究以流量~密度~速率(K~Q~U)關係曲線配試法進行外側二車道車流模式構建,據而進行容量評估。發現出口匝道區段外側二車道容量因主線車道數不同而有所差異;主線為二車道與三車道,其容量為4,400PCPH(每車道為2,200PCPH);四車道則為4,600PCPH(每車道為2,300PCPH)。
  4. 本研究選定以密度作為主要評估指標,速率、流量作為次要評估指標,利用實際調查資料構建密度及速率預測模式,做為評估服務水準之依據。
  5. 本研究所觀測之臨界密度約發生在40pcu/km/ln,與「台灣地區公路容量手冊」基本路段之臨界密度(52pcu/km/ln)有所差異。因此出口匝道區段服務水準等級之界定準則與基本路段略有不同。
附件下載 (電子檔於93-09-23後開放下載)
瀏覽人次:366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