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MOTC

:::
  • 小字級
  • 中字級
  • 大字級
  • 列印
  • facebook
  • plurk
  • twitter

交通環境空污暴露風險與成因分析

  • 資料發布日期:107-10-12
  • 最後更新日期:109-07-02
  • 資料來源: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計畫概述:

近期民眾日益關注空氣污染問題,都會交通污染成因主要來自車輛排放(參閱圖1),交通單位管理思維多在追求營運安全與運輸效率,較輕忽交通源排放空污集中問題對民眾健康影響。環保署推估全國PM2.5濃度來源,境內移動污染源約占30%~37%,為協助交通部掌握交通空污狀況,以及研擬空污防制策略,本計畫透過蒐集國內外交通源細懸浮微粒(PM2.5)暴露實測之研究,以瞭解交通環境空污暴露風險與成因,並研提降低交通污染管理策略建議。

研究成果:

(1)完成交通污染文獻彙析

  • 交通環境細懸浮微粒(PM2.5)暴露之研究:
    • 臺北都會區對通勤族之實測(Liu et al., 2015;Dai-Hua Tsai et al., 2008;龍世俊,2005)發現不同通勤交通方式,騎機車者PM2.5暴露濃度遠高於搭乘公車與捷運公共運輸運具者。
    • 義大利羅馬公車站候車族群PM暴露 (Maurizio et al., 2017) 實測發現公車進出站瞬間會排放出非常大量的超細懸浮微粒( PM0.1 )。
  • 交通減污防制策略趨勢:國際已著重私人管制策略包括車牌管制、進城費與車輛污染分級。國內最近也將透過修法劃設空氣品質維護區與提高老舊車輛之環保標準限制高污染車輛使用。

(2)建議運輸部門空污防制策略方針

  • 降低整體交通污染排放量策略建議:包括「研議柴油公車補助落日期限」、「研議加嚴車輛持有條件可行方案,減緩車輛成長速度」、「研議隨車齡/車種加收年附加空污費」,以及「增訂大貨車能效標準」等。
  • 降低交通微環境暴露措施建議:「車輛分級標示,並禁止高污染車輛進入空品區」、「研議改變大客車排氣管位置(朝上)」、「推動機車停等紅燈時怠速熄火」、「種植吸附PM2.5效率較高行道樹」。

成果推廣與效益:

  • 106年7月就階段性文獻回顧重點,於交通部業務會談向部長及有關機關首長簡報,使了解交通環境汙染源PM2.5暴露情形及規劃減污策略之重要性。
  • 106年11月研擬「降低交通污染源管理措施之建議」五大策略14項措施及37項建議推動工作,向部長及本部機關首長簡報,多數建議獲得部長認同,並指示相關業務司及部屬機關化為實際行動。
  • 107年4月撰擬「臺北地區通勤族群暴露PM2.5濃度之比較」科普短文,希透過交通部美好生活連結者社群,向機車騎士宣導高度暴露PM2.5對健康之傷害,以改變機車騎士運具選擇行為。

研究成果精華摘整:

臺北都會區通勤者暴露實測說明

瀏覽人次:3391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