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報告下載
書名 | 船舶航行對沿岸及港域空污預測模式之建立 |
---|---|
出版單位 | 港灣技術研究中心 |
出版年份 | 107 |
出版月份 | 3 |
價格 | 200 |
摘要 | 本研究結合 AIS 資料建置各港區與其相關活動之排放量資料,並進行模擬分析港埠相關活動對於臺灣沿岸地區與港區附近之空氣品質影響,尤其是區分一次原生性污染物與二次衍生性污染物之影響。內容共分為 AERMOD 模式即時推估與 CMAQ 模式歷史案例解析兩大部分;其中 AERMOD 模式為原生性污染物模擬,建置模擬範圍以臺中港為主,包含鄰近臺中市部分地區,藉以預報臺中港區污染物排放的影響;CMAQ 模式同時模擬原生性與衍生性污染物的影響,以環保署排放清冊 TEDS 建置之臺灣地區排放量為基礎,再以 AIS 搭配勞氏資料庫建置沿海區域之船舶排放量,以分析船舶排放空氣污染物對臺灣地區空氣品質之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臺灣周遭海域船舶之平均每日NOx 及SOx 排放量分別為3150 噸與1580 噸。在臺灣地區五大港口排放影響方面,細懸浮微粒介於 0.31% ~ 5.88%之間,最高為小港測站之5.88%;8 小時平均臭氧介於 -11.13% ~ 1.45%之間,最高為仁武測站之 1.45%;硫氧化物介於0.67% ~ 33.5%之間,最高為前鎮及復興測站之 33.5%;氮氧化物介於 0.29% ~ 25.1%之間,最高為萬里測站之 25.1%。在臺灣周遭海域船舶之排放影響方面,細懸浮微粒介於 2.41% ~ 17.7%之間,最高為潮州測站之 17.7%;8 小時平均臭氧介於-31.6% ~ 8.08%之間,最高為楠梓測站之8.08%;硫氧化物介於 6.72% ~ 25.4%之間,最高為萬里測站之 25.4%;氮氧化物介於-0.08% ~ 53.5%之間,最高為萬里測站之 53.5%。 本研究成果可提供交通部、航港局與臺灣港務公司或環境保護署在研擬港埠及沿岸地區空污對策之參考,以建立綠色港口,使之符合國際海事組織(IMO)與歐洲海港組織(ESPO)規範,提升港口國際競爭力,並確保環境永續發展。另研究成果已藉由舉辦 1 次教育訓練進行推廣。 |
張貼日 | 107-06-06 |
檔案下載
- B1070290.pdf下載次數:593
瀏覽人次:1292